第七章 財源廣進[第1頁/共3頁]
鹹豐年間白銀大量外流,致金銀貴銅賤金銀價猛漲,最高時達到1兩黃金可兌換白銀2o-24兩,1兩銀兌換1.4-2塊銀元,1銀元兌12oo一16oo文銅錢,1兩銀子兌換22oo一25oo文銅錢(銀元成色9o%為7錢2分,銀元和白銀當時官方兌換銅錢數量比較混亂,銀和元兌換銅錢數量不對等)。
但是用高薪就要有財路,就要財路廣進,吉林有金有銀,好官吳大澂招安的悍小國礦霸金礦區就產金產銀產銅,是以他率先停止高效的機鑄銀元,在1882年建局初期試鑄成足色紋銀廠平1兩銀質樣幣,後又鑄成“吉林廠平銀元”1兩7錢5錢3錢1錢銀幣,正鑄“廠平x兩(錢)”,背鑄“吉林機器官局監製”字樣,共製5ooo兩而罷,吉林廠平銀元是我國采取正規機器鍛造銀元之鼻祖。
1881年宋春鼇來吉後,不負好官吳大澂所望。如果說好官吳大澂是吉林機器局的創辦者,那麼,任總辦長達15年的宋春鼇,則是吉林局最有功績的包辦人。他在吉林局的汗青當中,揮了非常首要的感化。要員的肯定,使得好官吳大澂能想的更多更遠。
“吉林廠平銀元”真品存世希少,為當今銀幣保藏界十大珍幣之一。2oo7年拍出廠平1元幣,達到近萬元成交價,百多年貶值近萬倍;而在2o13年網上報價,廠平1元幣要到了2o萬的天價!
但是這在當時的吉林,還不能算是錢多的,錢最多的就是“悍小國”礦霸金匪,他們兼併了夾皮溝至王家店一帶4o多千米的富金礦帶,共有大中小采金礦數十處。夾皮溝曾是我國第一大金礦,以盛產優良黃金聞名於世,有“中國黃金第一礦”的佳譽,被稱為我國有色金屬產業搖籃。
後據統計:從1845年夾皮溝金礦帶土法開采岩金,到194o年累計產金3.6萬噸,如許的產量是甚麼觀點啊!疇昔黃金1斤是16兩,3.6萬噸這是多少啊!另有文獻記錄:鹹豐九年後(1859年)吉林夾皮溝黃金日產量達5oo餘兩。那麼日產5oo餘兩黃金,在當時的年代又是甚麼樣的觀點呢?
好官吳大澂開端調用他本身的私家乾係,向各地各處聘請人才。他在吉林建廠出師倒黴,以後曾經描述當時的處境陳述道:“臣心焦灼萬分,有寡助之憾。幸同知宋春鼇等數員,經臣來去函商,情詞誠心,該員等諒臣之苦處,不憚跋涉,帆海而來,其情可感,其誌亦可嘉,此調員之難也。”清末期間的大清還是有好人的,隻是太少。
好官吳大澂考慮道:“一廠當中,以匠頭為最要。眾廠當中,以機器為最要。安設鍋爐,非生手不成,裝配機器,非良工不就。傳授學徒,鉤心鬥角,打算圖樣,置範成模,皆匠頭之是賴。該匠甲等久在津局滬局,資格尤深,工食亦厚。調赴吉林苦寒之地,視為畏途,大家纏足。或來一兩月即稱疾而歸,諸多掣肘。現在局中不乏良材,皆宋春鼇等設法兜攬,苦心孤詣,此選匠之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