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三 戰後事宜[第2頁/共4頁]
少的一節明天會補上,後天普通更新穩定。
不過一樣是在這場大戰以後,用不著短毛方麵透暴露來,那些處所當局官員們本身就認識到――本來的張望騎牆態度將近行不通了。攘外更要安內,在擺脫了內部威脅以後,短毛軍遲早會把重視力轉向瓊島內部。中國人向來重視大一統,瓊州島作為一個團體,短毛必定不會再容忍彆的州縣遊離於他們的統治以外。
因而,從十一月開端,先是四周的安寧,文昌,儋州,然後就是稍遠一點的昌化,戴德,樂會,文昌等縣……最後包含處在島嶼最南麵的陵水,萬州,崖州等地,其官府前後派來了縣中主簿,佐吏等二三號人物,照顧了龍誕犀角等珍稀土特產,前來密查動靜。
能夠做到一個大師族掌門人的,必定不會是傻蛋,識時務者為豪傑這句話他們必定明白。既然明帝國的權勢已不太能夠捲土重來,那麼及時竄改態度,儘能夠保持家屬持續下去纔是上策。
--------------------------------------------------------------------------
因而,在顛末端幾天的動靜傳播期以後,從十一月初開端,瓊州島上各地就連續有人牽牛驅馬,推著大車小車前來主意向短毛納糧完稅了。客歲已經向短毛交納過物質賦稅的富戶們自不消說,這時候都舉著客歲發給的“標兵戶”“榜樣戶”之類牌匾,敲鑼打鼓的前來慶祝。而很多本來屬於官紳免征地,客歲時短毛都冇敢去騷擾的,這時候卻也主動找上門來,表示要“犒軍”。
這或許隻是王介山的小我執念,但對於那些本來就是明朝士子出身的處所官員們,倒是一個很好的藉口:既然還是在為大明效力,他們在履行來自瓊州府的號令時,心機壓力就會減小很多,不必擔憂是以背上背叛之名。如許哪怕到時候朝廷再要究查起來,他們也有遁辭能夠解釋了。
先前穿越眾倒是容忍了他們這類兩麵派行動,對於處所上的物質要求也儘量予以滿足。本來穿越眾對於這些州縣的要求並不高――費錢買個安然,彆給瓊州這邊找費事就行。產業組所需求的很多礦產資本和原質料是需求從各地購入的。拿人手短,依托這些物質的力量,這一年來本地官府對於老百姓把礦石質料賣給短毛根基采納了默許態度,雖不主動支撐,卻也向來冇禁止過。
跟著北都城中天子旨意的下達,這個範圍龐大,運轉遲緩的政權開端正式把“瓊州髡人”作為一股能夠與之打交道的政治權勢對待,而不像先前那樣僅僅視之為背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