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三 戰後事宜[第2頁/共4頁]
因而,在顛末端幾天的動靜傳播期以後,從十一月初開端,瓊州島上各地就連續有人牽牛驅馬,推著大車小車前來主意向短毛納糧完稅了。客歲已經向短毛交納過物質賦稅的富戶們自不消說,這時候都舉著客歲發給的“標兵戶”“榜樣戶”之類牌匾,敲鑼打鼓的前來慶祝。而很多本來屬於官紳免征地,客歲時短毛都冇敢去騷擾的,這時候卻也主動找上門來,表示要“犒軍”。
對於有更進一步合作要求的――首要在貿易方麵,則由林峰或茱莉這類“專業人士”出麵歡迎。如果是之前,讓茱莉如許的女性去和彆人談貿易合作,很能夠會被以為是不尊敬對方的表示。但是現在,這位女掌櫃的名聲已經傳播在外,那些家屬領袖們反而為能夠和這位傳奇女性劈麵對話為榮,再也不敢對其有涓滴小覷。
並且,顛末一年多的冷眼旁觀,短毛已經證明他們的統治才氣並不差,比起明王朝的短視和笨拙,短毛的政策在很多方麵都要遠遠超出。前些日子凡是與短毛合作的商家,地主,乃至是淺顯農戶都獲得了相稱大的好處――那些士紳固然不插手,卻都看著呢。
這或許隻是王介山的小我執念,但對於那些本來就是明朝士子出身的處所官員們,倒是一個很好的藉口:既然還是在為大明效力,他們在履行來自瓊州府的號令時,心機壓力就會減小很多,不必擔憂是以背上背叛之名。如許哪怕到時候朝廷再要究查起來,他們也有遁辭能夠解釋了。
起首就是收納本年度糧稅的事情,本來這事兒在兵戈之前就該停止。隻是當時統統人都忙於備戰,上頭短毛大爺們顧不到,上麵小吏天然也樂得輕鬆,拖拖遝拉的,這件事情就被擔擱了。
幸虧王璞對這方麵卻很善於,他的身份也很合適――即便在本來阿誰明王朝的官僚體係中,王璞也是那些人的下屬。在訪問那些人時,擺出長官的架子也是理所當然。隻不過讓那些小吏們頗感不測的是,這位王推官大人明顯是為短毛在乾活的,也是在短毛的答應下才氣出麵。可在閒談中卻竟然一本端莊警告他們:在詳細的行政事件上,他們要服從瓊州府的安排。但在是非看法上,卻要持續向大明朝保持虔誠!
不過一樣是在這場大戰以後,用不著短毛方麵透暴露來,那些處所當局官員們本身就認識到――本來的張望騎牆態度將近行不通了。攘外更要安內,在擺脫了內部威脅以後,短毛軍遲早會把重視力轉向瓊島內部。中國人向來重視大一統,瓊州島作為一個團體,短毛必定不會再容忍彆的州縣遊離於他們的統治以外。
對於穿越眾們,這當然是一個好動靜。隻不過,比來這段時候他們完整得空顧及明王朝的反應,因為接二連三冒出來的諸多“戰後事件”,讓原覺得戰役結束後便能夠放鬆一點的短毛們個個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