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八 被改變的曆史[第2頁/共4頁]
“你這還是冷兵器期間,以奪城占地為核心目標的戰術,和我們的作戰體例不符。”
黃縣間隔登州府非常近,纔不過六七十裡地,若急行軍的話一天便可到達。而這裡也是山東叛軍所占有的最後一座大縣城,隻要攻陷此地,叛軍就很難再找到一處具有城牆的據點了。
周晟有些不大佩服的挑了挑眉毛,龐雨笑笑:
對此周晟等人隻好笑笑,確切――瓊州軍戰力極強,兩千多人就足以打倒叛軍主力,他現在對此是堅信不疑了,可叛軍不會信賴啊。就算有登州府跑去的殘匪通風報信,賊軍頭子在冇有親目睹識到之前必定也不會信――正如他們這些明朝官員最後的態度一樣。隻要親身材味過纔會曉得短長,不過到當時候已經冇空悔怨了。
本著果斷不分兵,絕對不減弱己方氣力的原則,他們把陸軍軍隊全拉出來了。登州這邊誰來留守呢――淩寧的海兵隊。後者部下隻要九百多人,扣除不成或缺的船工海員以及船上保護,能抽調登陸的陸戰隊員不超越三百,這是一個相稱虧弱的數字。
實在周廖二人身為武官,分歧於孫昊那等紙上談兵之輩,他們又何嘗不知短毛的戰術乃是最標準的正攻法。平平平淡把軍隊拉疇昔跟敵軍打一仗,簡簡樸單把題目處理掉……對於這支粉碎力刁悍到可駭的軍隊而言,攻城略地確切冇成心義,不然他們底子就不消從登州府出來。放心守著那座大城最是穩妥不過。
因而當瓊州陸軍分開登州府,向著西南邊向的黃縣進軍時,軍中隻要三位大明使者持續隨軍了――周晟,廖勇,以及趙翼。孫昊實現了他的部分慾望――很愁悶的被留下來為大明朝“扼守州府”,固然他手中除了幾個仆人仆人外底子冇有一兵一卒,短毛連降軍都冇給派他一隊。
“如許一來戰力倒是能夠包管了,但行動太慢,目標又過分於較著。倘若那叛賊領袖充足奸刁,避開我軍之鋒銳,分兵多路擊我虧弱之處,豈不是很被動?”
對於瓊水兵的主動進取,那幾位大明使者自是舉雙手同意的,不過他們對於短毛僅留下水兵和鄭家軍戍守登州城頗感疑慮,對這邊勇於大膽利用投降軍隊的做法更是難以接管。相對於短毛的淡然態度,這幾位明朝官員都相稱看重率先篡奪這座都會的政治意義,作為大明朝首批踏入叛軍老巢的官員,他們可不想等閒放棄這份已經到手的龐大功勞。
“兵貴神速啊――倘若賊眾大部仍在萊蕪的話,以貴軍之銳,一支五百人的精兵足以拿下黃縣。屆時有縣城在手,哪怕麵對敵軍大隊,不管戰守皆操之於我,豈不安閒?倘若事有不諧,賊眾主力已還,貴軍這五百人頂在前麵,一兩天內也足以令敵不成越雷池一步。待火線救兵大至,自可一鼓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