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九 第二次碰麵[第3頁/共5頁]
這一次明軍方麵的態度公然要好了很多,當解席龐雨二人走出去時,除了正中主位上幾名官員,周邊武將紛繁站起,以示尊敬。也冇甚麼人再不開眼的談甚麼禮節題目了,朱大典乃嫡親身抬手讓客,表示他們在前排兩張椅子上坐下。至於阿誰跟他們短毛不對於的高起潛?壓根兒冇呈現在營帳裡,想必是怕留下來反而礙事,被教唆避開了。
合作和談就此達成,各方皆大歡樂。相互都是利落人,這類事情也不成能落下筆墨,因而大師以茶代酒乾上一杯,就此告彆。
――人
“那就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情了,這方麵如何措置,想必各位大人比我們要善於很多。大師既然聯手行事,當然是各自闡揚所長。我們儘管在火線破敵,前麵朝堂上的事情,天然是要各位大人多多擔負了。”
彆的,如果朝廷有甚麼非難之處,也要瓊水兵本身承擔下來――總之這些國度乾部是一點任務都不肯負的,這一點倒是古今皆同。
解龐二人對此毫不介懷,當即一口承諾下來――歸正彈劾他們瓊水兵放肆放肆的奏摺估計早在北都城裡堆成山了,也不在乎多上一兩條罪名。他們在朝廷裡有東林黨這個強力奧援,到時候不過再打打嘴皮官司罷了,在這方麵他們不怕任何人。
遼東軍吳襄的腦筋公然非常矯捷,不愧是馬估客出身,很快就把這計劃的核心之處給指了出來,獲得瓊水兵二人的首肯以後,諸將各自翻開了小算盤……歸正從戎的都是發死人財,隻能拿死人腦袋報功,以是這個計劃對他們的好處冇有甚麼影響,他們當然都是樂得接管。隻要朱大典和謝三寶兩位文官臉上裝模作樣顯出來幾分難堪之色:
兩邊相互客氣了幾句,如此山東行營軍中氣力最強的瓊州鎮與遼東鎮兩軍就算是冰釋前嫌了。那謝三寶也來湊趣,當場宣佈說轉頭就把前次的首級功折算成白銀分發下來,解席這邊自是笑納――天上掉下來的銀子,不拿白不拿。
解席想了想,揮揮手道:
朱大典和其他那些武將一聽都甚是歡暢,想不到這夥向來硬邦邦的短毛這回卻開竅了,曉得不能吃獨食,很好早曉得如許還說甚麼借炮呢,直接談合作事件了。
“如何措置背叛士卒,那要取決於朝廷的旨意,吾等不便自作主張。朝廷縱使想要往外洋放逐他們,也不會答應我們這邊先斬後奏的。”
不過接下來在查對詳細賞銀數量時,這幫行營官員們卻又暴露賦性――話說得很好聽,到最後真正撥付下來的錢數卻並未幾,隻要千把兩,不曉得是叛軍腦袋太不值錢還是這幫傢夥剝削太狠。那謝三寶本身大抵也感覺不美意義,直說當前還在戰事當中,火線運來以軍糧輜重為主,還撥付不出太多賞銀,不敷之數待戰後加添。這邊也不好細究,不過一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