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1頁/共4頁]
盜賊本就是“流寇”,到處遊走、分分合合是他們的好處,一旦盜賊發覺到洪承疇分兵到處設防,他們必會閤中上風兵力,畢其功於一役,洪承疇豈不喪失慘痛?
周賓部回到西寧,現在西寧幾近是空城,隻要少量輔兵,而宋文部代替秦大年部駐守靖遠縣,秦大年部回蘭州休整、整編,與李過的第二營,共同駐守蘭州。
從賀蘭山帶回的多量戰馬,除了給李過的千餘匹,殘剩的兩千餘匹,全數交與固關的劉雲水,如許第一營、第二營的馬隊,都是達到三個千戶。
又不是漢化的名字!
李自成想起在寧夏驛站北裁撤的事,當日所受的窩囊氣……他真想帶領部分馬隊,突襲寧夏鎮,將驛丞楊隆宰了,方能消恰當日之恨。
雄師持續南下,從圖格縣沿著黃河向南,約莫兩百裡,黃河在這裡竄改了方向,上遊已是南北走向,當日北伐的時候,李自成並未留意,此時轉頭細心瀏覽,發明此處的確就是塞外江南。
或許這不是真的,這隻是他最壞的猜測,但現在盜賊與官兵之間,的確像是一種奧妙的均衡,就像洪承疇在固關與天命軍達成的和談一樣,大師互不侵犯、互不難堪,有飯大師吃,有事大師扛,相互幫忙、相互諱飾……
隻要盜賊不在本身的防區,就算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
粉碎的速率遠弘遠於扶植的速率,如果全部大明都被打殘了,他仰仗西寧、蘭州這一隅之地,又如何能清算殘局?
洪承疇實在無兵可調,隻得征調曹文詔入陝西。
統統安排伏貼,已經是四月中旬了,李自成再次將目光集合到朝廷與盜賊身上。
李自成在此處彆了任同州、高一功,馬隊一起飛奔,在達到會州之前,便已趕上前麵的第五營和第七營,,一同回到蘭州。
不過,李自成倒是明白了盜賊與官兵的奧妙:盜賊與官兵作戰久了,更加把握了作戰的技能,不但能在官兵扼守的裂縫中來去自如,領袖人物本身的作戰程度也在進步。
問了領導,才曉得此處就是聞名的“通湖草原”,乃是全部賀蘭府水草最為充沛的處所,本來有很多牧民在此放牧,但天命軍來到外邊牆以後,牧民驚駭,被迫北遷。
問了蒙前人領導,才曉得這兩座山,彆離叫敖尤圖山和阿孜日格爾山。
李自成度量一番,如果以外邊牆的蘆陽縣為起點,達到賀蘭縣,實在不算太遠,將來從蘆陽縣向東北方向構築大道,連接賀蘭府,也不是冇有能夠,隻是不曉得沙地上構築的水泥大道,是否也像彆處那樣堅固。
如許的事情,本來與他無關,但他想到的倒是結局,朝廷與盜賊的戰役,不管誰勝誰負,終究都要他來清算殘局,戰局越亂,將來清算起來便會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