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民間春秋 - 那天,我去理髮......

那天,我去理髮......[第2頁/共7頁]

所謂“掛上門”,就是把院門從內裡拉齊後,將左扇門上邊部位的鐵鏈子,套在右扇門上邊部位的鐵環內;然後,再把鐵鏈子掛在門框上牢固著的鐵搭釦環上,但並不上鎖。這個操縱極其簡樸,但我太小,底子就夠不了那麼高。

另一件值得一記的,大抵是5歲時候的一件事。記得很清楚,那是暮秋一天的下午。當時的鄉村,就連電磨也冇有。是以,家家戶戶吃的米麪,都隻能用最原始的體例來處理,也就是用石碾推米,用石磨磨麵。石碾我家四周並冇有,比來的那盤也在二百多步開外,但石磨倒是隔壁大伯家院子裡就有一盤。那天,百口人倉促吃罷午餐後,母親就號召父親提了多數鬥玉米,她本身端起笸籮和麪籮,一起去大伯家的大石磨上磨麵去了。哥哥當時大點兒了,已經能夠幫著推磨,以是也跟在母親前麵去了。而我還小,父母並不希冀我做甚麼。母親走之前隻對我說一聲:“閨女,你如果想出去耍,就喊娘來掛上門啊!”

在5、六十年代,普通村落中淺顯農家的物質餬口程度並不算多麼敷裕,但發展在親情融融的農夫家庭中的我,倒是倍感幸運,也由此具有了一份永久的誇姣回想。那中秋節夜裡母親將一個月餅切成4份分給我們兄妹四人時的景象,是一幅多麼動人的畫麵啊!母親或許會因為冇有能給她的4個孩子每人一個完整的月餅而深深遺憾,但我兄妹們各舉著四分之一月餅,喝彩著旁觀大孩子們演出傳統的鄉間中秋夜搖火團活動時的表情,倒是再好不過了!而那小小一角月餅的苦澀,也是當今統統的初級點心都遠遠比不上的。

這個小笸籮是姥姥用一些從高粱杆兒上剝下來的皮,顛末刮削清算以後經心體例而成的,很標緻,但並冇有多大,也就能放得下一斤多乾果的模樣。而讓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當時還小小年紀的我,看到母親苦衷重重地為我籌辦這些乾果,那麼不放心腸叮囑我不要想她,而我本身,倒是就連一點兒不想分開家,不想分開母親的感受都冇有!我把放滿了乾果的小笸籮放在小書桌裡,一點兒也捨不得吃,隻盼著早一天被送到公社幼兒園去!當然,這個公社幼兒園終究並冇有建立起來,我也冇有如願被送去那邊!

理店就在間隔室第區不敷2oo米的處所,但一貫不修麵貌的我,幾近一個夏季都未曾幫襯了。此時,伸雙手摸摸頭,詫異地現,它們都將近搭及肩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