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療的用藥特點[第1頁/共1頁]
書迷正在閱讀:
我和六個Alpha匹配100%
高武27世紀
風流醫師1
巨星泰瑞克
荒村野屍
1、必須配伍長於通經走絡、開竅徹骨、拔毒外出之品為引。如常用的有薑、蔥、蒜、韭、白芥子、花椒、蓖麻子、風仙草、輕粉、穿山甲、冰片等,可按照分歧環境酌選1~3味便可。
臍療的用藥劑型
4、膏劑:是將藥物研細末後配香油、黃丹等煉製而成。用時烘熱烊化貼臍部。
2、臍療用藥,普通應是氣味俱厚之品,或力猛有毒之藥,且多生用,如半夏、蒼朮、吳茱萸等。因其藥力從外而入,氣味平淡之品不易見效。
3、餅劑:將藥物研末後,加少量溶劑(多用水)調成餅狀(比糊劑硬);或將藥物研成末後,加用一些鮮藥(如蔥白)搗在一起,製成餅狀。然後貼敷臍部。
1、散劑:將藥物製成細末。利用時取適當填臍內,外用紗布、膠布牢固。
2、糊劑:將藥物研細末,再用適當的溶劑(如水、醋、酒、唾液、雞蛋清、凡士林、蜂蜜等)調成糊狀,上蓋紗布,膠布牢固。
3、多用溫通、有芳香氣味的藥物,如丁香/乳香、樟腦等,以無益於藥物接收和促進氣血暢通。
5、若用膏藥貼臍,選用補藥時多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豬腎、牛胞衣等。
臍療師常用的外醫治法。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對外治法用藥的特性有精煉闡述,堪為臍療用藥之原則,因其與內服藥物分歧,故概述以下:
5、丸劑:藥物研細末後,依法製成圓球形大小不一的藥丸,同時取藥丸填臍部。
4、臍部給藥,熱藥較涼藥結果好,攻藥較補藥見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