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複隆新政[第1頁/共5頁]
所謂的酬軍,實在就是特指如何犒賞大旗軍。
固然複隆天子還冇有表態,但是對於這個事情,他是死力附和的。
實在,大旗軍攻占北都城的動靜早就傳過來了,監軍大人高起潛的中路軍輕而易舉占據京師的事兒大師早就曉得了。但是,隻要李大帥親身進城以後,纔算是底定結局勢,現在就等著大帥的一份報捷文書了。
封官?
在一片歌功頌德聲中,連複隆天子本身都有些飄飄然了,很有幾分雄才大略偉天子的對勁,好歹他還算是比較復甦,曉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另有很多,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光複北地光複故都”的高興當中。
“天下洶洶數歲,家室殘破百業凋敝,正應行黃老之法,頤愛民涵養,方能穩固國本!”
從大局上來看,年青的利中利狀元說的這些都很有針對性。
“萬歲運籌帷幄,將士用命死戰,戔戔虜醜怎當我王師雷霆一擊?敗亡也不過是順天應人罷了。天命在我大明,天然無往而倒黴。”
明顯曉得這是獎飾之詞,複隆天子還是非常衝動,他已忍不住的站起家來,用非常宏亮的聲音說道:“自甲申年以來,賊犯都城,先皇考壯烈就義,社稷蒙塵,三萬裡國土竟遍染腥膻。朕於洶洶之時南遷,平淮右而戰揚州,定鼎江南之地。不時不忘國恨家仇,屢思抖擻光複之事。現在終究光複故地,一賴上天眷我,二賴天下忠義之士前仆後繼,三賴億兆黎庶昂首農桑,才終究再現我大明煌煌亂世……”
已經到了年底歲尾,能有甚麼好動靜?
保持複隆朝的存在,乃至是全部北伐大計,根基上都是由大旗軍來完成。大旗軍統共就那麼一點點兵力,卻能打出一個合座喝采的局麵來,這申明甚麼?
最首要的戰役已經結束,固然另有些殘破的散兵遊勇,卻已不值一提,順手掃平就是了。最要緊的是接下來的國政大計應當定下一個大的方向。
固然早就推測會是如許的成果,經過天子本人正式宣佈之時,朝堂之上頓時一片獎飾之聲:
從大的局勢來看,光複北都城完整就是順理成章,不過是個時候題目罷了。
“萬歲洪福,天命所歸,掃蕩虜醜,安定宇內,天下為之賀……”
“我主萬歲有堯舜之德,有禹湯之功,再興大明,必為千古一帝。”
一來這確切是大明朝的軍政弊端,確切需求鼎新,再者也是能夠趁這個機遇把皇權漫衍到全天下,而不是僅僅隻是表現在江南一隅之地。
國度鼎新軍政軌製,不是針對大旗軍,底子就不需求獲得李吳山的承認,就能趁著鼎新軍事的機遇對大旗軍做出一番改革。要不然的話,全部長江以北都是他李吳山的實際節製地盤兒,朝廷連一根針都插不出來,假以光陰必生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