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明末工程師 - 第五百五十三章 熱量

第五百五十三章 熱量[第1頁/共3頁]

明末各地的實際環境是:人丁仍然在慣性增加,水利設施卻冇有跟上,糧食產量不但不增加反而略有降落。崇禎朝的田賦支出每年都在降落,當然有士紳藏匿地步不征稅的啟事,另一個啟事也是水利設施的破敗。

比如一地百姓每年要吃一千石糧食,如果有充足的水利設施,有充足的灌溉地步,每年能產出一千二百石糧食。那麼即便六年中有一年是災年,百姓們也能夠依托前五年庫存的一千石糧食度過災年。

山東現在已經被李植視為囊中物,李植當然不能讓如許的事情再次產生在山東。李植打算要在山東大興水利,操縱龍尾車和水壩灌溉旱地開辟出新田,擴大糧食產出。

李植買回這二百多萬石糧食,起首是要給秋種和夏收的農夫供應充沛的熱量。

李植多買的一百五十石糧食,就是給開荒農夫們食用的。開荒時候體力耗損大,熱量供應必須跟上。

本年的山東,差一點就上演了這一出悲劇。

從玄月初八開端,統統需求下田勞作的壯丁就從佈施站帶領了每天一斤的米麪或者大米。

這一個月的管飽糧食供應,大抵需求耗損李植八十萬石的糧食。

玄月十二日,李植在膠州的船埠上迎到了鄭暉。

冬小麥普通在農曆玄月播種,到來年的蒲月成熟。小麥播種和收割的時候都是農忙期,合起來大抵是一個月的時候。這一個月中農夫勞動強度很高,光吃一斤半紅薯是冇法獲得充足的熱量的。李植在這段時候內給每名“男丁”和“壯女”,也就是成年男女供應管飽的炊事。每個成年男女除了有一斤半紅薯,另有一斤大米或者米麪供應。

農夫們此前還擔憂農忙時候吃一斤半紅薯撐不住,此時得知津國公另給糧食的動靜,一個個打動得涕淚橫流。

李植扶起鄭暉,笑道:“鄭暉你辛苦了,你坐鎮台灣開辟水利做的很好,現在山東需求開辟,也需求你的人一展技藝了。”

山東的士紳們此前以五兩多一石的代價買進二百多萬石糧食,此時又以一兩八錢一石的代價全數兜售給李植,一進一出價差高達三兩七錢每石,被李植賺取了8、九百萬兩銀子,喪失不成謂不慘痛。

鄭暉一指身邊的一名黑瘦男人,說道:“這是靖一善,崇禎十二年起就跟著我在新竹搞水利,腦袋最矯捷,做事也很有原則。他經手的水利工程,就冇有一個不堅毅耐用,造福一方的。”

明朝以玄門為國教,津國公李植大恩大德,已經被百姓當作了神仙。山東很多處所都有百姓為津國公李植立生祠。

此時各種倒黴於糧價的動靜不竭被《山東日報》放出。顛末李植的幾次打壓,市場上的糧價已經非常便宜,根基上是一兩八錢一石。李植此前低吸高拋糧食賺了七百多萬兩銀子,此時拿出此中的四百五十萬兩,在山東市場上采辦了二百五十萬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