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禦花園召對(下)[第1頁/共5頁]
何況,即便如此,那些沾滿百姓血淚的餉銀,也不成能足額發放到火線,發放到每一個為國效命的兵士手中。銀兩發放過程中,各級官僚和將領,都在本以不敷的軍餉中,層層貪汙和剝削。以是明末的戶部尚書畢自嚴,就曾在上疏中哀歎道:“糧餉俱缺,軍卒消匱,即令東師長伏穴中,不向西遺一矢,而我大明之天下,已坐敝矣。”
李嘯說完這段話,向崇禎長揖而拜。
莫非,他就不怕,再步袁崇煥後塵麼。。。。。。
“李愛卿,那你覺得,清虜會同意我大明乞降之議麼?”崇禎垂著頭,艱钜地說出這句話。
以遼餉為例,自遼東戰事起,從萬曆四十六年四月開端,到天啟元年,前後不到四年時候,遼餉用銀即達一千七百二十萬兩,均勻每年支遼餉四百多萬兩。前三次遼餉加派共九厘,合計加征銀兩四百八十多萬兩,此中扣除北直隸和處所其他用處,尚餘三百萬兩不到,而僅山海關一地,即年需支銀四百萬兩,更不消說敷用全部遼西了。因此遼餉一項,雖已弄得全百姓不聊生,但收到的銀子總數有限,對邊軍的供應還是非常不敷。
李嘯頓了頓,又持續說道:“自崇禎初年起,韃子已數次入關。每次入關,皆是侵掠千裡,氣勢放肆,無不攻城奪地飽掠人畜而歸,無不將我各處的大明官軍打得狼狽慘敗。韃子戰力這般刁悍,我大明各地軍兵,在接連而來的慘敗大敗中,早已畏韃如虎。何況,固然朝廷已開征二餉(注,明末三大餉中,練餉是崇禎十二年時,才按照楊嗣昌的發起征派的,此時還未開征,為防讀者不解,特此說明。)但我大明官軍卻仍然到處糧餉不繼,乃至官兵鬥誌低沉。這短時候內,我大明官軍之戰力,又如何可得驟升,又如何可去與那兼併了漢軍與蒙古之力,已然氣力大漲的清軍韃子,去停止全麵抗爭啊!”
崇禎長長地感喟了一聲,又來回踱了幾步,卻又問道:“愛卿,當日那三邊總督楊鶴,曾向朕提出,先平流寇,再打韃虜,卿覺得可否?”
李嘯見天子不說話,又持續說道:“陛下,如果末將冇有記錯的話,自萬曆末年來,那老奴叛變我大明,在關外建立偽金,先是一統女真諸部,接著便開端侵掠明土。這近二十年來,我大明接連丟寬甸六堡,撫順,瀋陽,遼陽、廣寧,以及遼中遼南的全數地盤。韃子一起連戰連捷凱歌高奏,而我大明官軍前後累加起來,竟有二十多萬精銳折損此中!到現在,遼東地盤已大部喪失,僅存了遼西一隅之地。而韃子卻除了占有我遼中遼南之大片地盤外,更於本年全數掃滅了蒙古諸部,國力如日中天,已是縱橫萬裡的大國。故臣覺得,當再不能以昔日目光,去考量現在的清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