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1頁/共3頁]
“王爺!門生感覺……即便是要殺,也不至於全數都殺,還是得看詳細景象!有些人是鐵了心降虜的,這類人天然該殺,而有些是一時胡塗降清,過後卻追悔莫及的,這些人該當給他們一個悔過的機遇!”
大興軍的將領與李元利一樣,都是深恨這些投虜的漢官!
“彆扯遠了!”李元利曲指敲了敲太師椅,“我們說降清漢官的事。”
本身冇投大興軍時,鄭森便想兼併他的海軍,可現在他麾下帆船戰艦無數,鐵甲艦也有十二艘,而鄭森卻如同喪家之犬普通逃去了倭國,這還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但李定國的設法有點不一樣,隻如果情願跟從他抗擊韃子的他都能夠不計前嫌地收留,他本來所率的明軍當中,便有很多明降清然後吃了敗仗又投降過來的將領。
王拙道:“那必定會極力促進此事,說不定悄悄將吳應熊綁來南京換人都有能夠。如此一來,那些漢官大家自危,王爺此計一出,虜廷高低不得安生啊!”
“王爺明鑒!”
李元利笑道:“寧人說的一時胡塗降清的,是常熟錢牧齋吧?”
“王爺說的‘司法公道’,要完整做到可不輕易!”顧炎武對這個深有感到,不由得便歎了口氣。
比如說錢謙益,他是從心底裡看不起的,但他隻是厭憎其生性怯懦而降清,卻從冇有將之置於死地的設法。並且客歲他能得脫樊籠,錢謙益也是出了力的,如果本身現在進言將這些人都殺了,今後鼓吹出去,天下人豈不都覺得他是忘恩負義之輩?
“你們成事了我豈不是更費事?”李元利心下暗自嘀咕,嘴裡卻說道:“我雄師屢戰屢勝,韃子聞風喪膽,錢牧齋不來聯絡我們,反而去找鄭森,還真是有眼無珠!”
“如何措置這些降清漢官,大興軍早就有法規在先,不過錢牧齋如果真如寧人先生所說,那他這應當也算是建功的表示,在措置時應當充分考慮這些環境。”
王拙道:“王爺!那臣將此次俘虜的清軍將領也交給刑部審理?”
“錢牧齋南京降清以後,不時懊悔不已,永曆元年便稱疾乞歸,永曆三年因黃毓祺案被連累,囚南京獄。其出獄後,大要上息影居家,暗中卻與西南和東南海上反清複明權勢聯絡。並且不顧年老體弱,多次親赴金華策反總兵馬進寶反清。”
“您不是說阿誰吳應熊是虜酋福臨的妹夫,他不會拿出來跟我們換嗎?”
“至於其彆人嘛,就還是按之前定下的法規來措置,畢竟我們已經有了呼應的律法。在這個法律冇有見效之前,儘量少摻雜小我的豪情出來,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司法公道!”
“如果過兩年感覺這個法律已經不應時宜,那能夠提請兵部軍事法院或刑部法務處,重新考覈點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