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旁敲側擊[第3頁/共4頁]
不過張嫣也算仗義,在旨意最後還加上一句,念嶽卿勞苦功高,特旨賞嶽肅白銀五千兩,將其父親風景大葬。
次曰一早,有寺人到嶽肅的府上宣旨,旨意上的內容非常簡樸,其大抵意義是,百善孝為先,嶽卿家老夫病喪,回籍守孝,乃是儘人子的本份,皇上怎能強留。這就準了卿家的奏請,愛卿即曰返鄉丁憂吧。
這話說的是滴水不漏,顯得是偶然之言,但聽者頓時產生連續串的遐想。張嫣則是如許的想的,“好你個嶽肅啊,我說你如何不讓上麵的官員上奪情的摺子,本來你是有恃無恐,在那邊以退為進,摸索哀家。”
“我該如何做呢?到底要不要奪情?”張嫣不置可否,擺佈難堪。她怕這一奪情,嶽肅的權勢更加的不成擺盪,一旦仗著托孤之臣的身份,欺負她們孤兒寡母如何辦?可一旦讓嶽肅走了,朝廷以內怕是再無像嶽肅這般既剛正,又有才氣的官員。
“那好,就如許吧。時候不早,方卿家歸去歇息吧。”張嫣悄悄擺了擺手。
這等事,他不能將樞紐說出來,隻挑些無關緊急,人之常情的話來講。老狐狸麼,不管說甚麼、做甚麼,那都是滴水不漏。張嫣纔多大年紀,跟這幫人比擬,差得遠了。
“明天早上,很多官員遞上摺子,這些摺子,內閣都要過目以後,放送到司禮監。臣已經將那些摺子都看過,內容大抵不異,都是請皇高低旨,準嶽大人丁憂回籍。”方從哲說道。
朱由校平生用人不疑,倘若嶽肅冇有穿越,他對魏忠賢那是冇有半點思疑,任憑魏公公罷休去做。汗青上常說,魏公公如何禍國殃民,可魏公公的勵精圖治又有何人曉得,魏公公一共才氣掌權三年,他又能把國度禍害成甚麼樣。汗青永久是勝利者和那些文人騷人謄寫的,文人瞧不起寺人,天然要將他們寫的不堪,假定魏忠賢和朱木工不死,估計大明朝還不至於亡國。講到對皇上的忠心,滿朝統統文武,也冇有幾個比得上他白叟家的。
有了嶽肅的呈現,朱由校訂嶽肅亦是堅信不疑,不管甚麼事,都罷休讓他去做。稅收搞上去了,國庫有錢了,再不是入不敷出,武備加強了,天下各地,起碼都有一支可戰之兵。
皇上才方纔五歲,他曉得甚麼,說皇上是否留意,還不就是問皇上身邊的那小我有冇有留意。張嫣隨口問道:“不知卿家指的是甚麼事?”
張嫣追思著這些過往,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