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明末:遼東雄獅 - 第一千零二回 左右為難

第一千零二回 左右為難[第1頁/共3頁]

“當然是翰林院庶吉人出身的纔有資格。”高鴻圖不知是計,隨口答覆。

有一小我此時站了出來:“新君在前,推舉閣部重臣。就該秉承公心,為甚麼全數是南京的官員,應當有彆處官員入閣。我鄙人,情願毛遂自薦入閣。”

新君繼位,接下來就該是推舉內閣。

八月十七日,弘光對江北四鎮論功行賞,同時規定防區。

既不能拱衛南京,又拉攏不到孫應元。

如許的安排,為厥後的生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閣部為甚麼會上隻言不發,隻看著他們安排爵位?”

這成果差點讓馬士豪氣炸了。

高鴻圖啞口無言。

但是事與願違,辯論一天的成果,排位還是史可法、高鴻圖、馬士英、薑日廣、王應熊。

南京貧乏一個有才氣的大將鎮守,現在有一小我出身遼東,曾參與過薩爾滸之戰,還在登萊之亂和彈壓農夫軍屢建奇功。

馬士英差點笑出聲,孫應元一貫自視甚高,瞧不起高傑。這是逼著孫應元和高傑發作牴觸,江北反而得不到安寧。

本來還擔憂高傑被他們拉攏,一聽這發起,立即曉得本身的擔憂是多餘的。

高傑、劉良佐異口同聲的答覆:陳洪範。

搞這一出,隻能申明這幫官僚都是廢料。

孫應元接了旨,但一傳聞要他去真州,死活不肯去。

陳洪範此時賦閒在南京。

高鴻圖等人發起,封高傑為興平伯,但鑒於他出身農夫軍,擁兵數萬,卻軍紀狼藉。

然後是孫應元,他統帥京營,雖桀驁不馴,倒是統統總兵裡最乖的一個。加封靖南侯,移駐江北的真州。

弘光本就是馬士英擁立的,天然但願馬士英順利入閣。

架空走魏照乘後,南京這幫人蠢得很,竟然還想架空馬士英。

你們都給老子等著!楊禦蕃就是這麼威脅使者。

彆的,為了顯現弘光天子正統性,還派官員前去北方,封楊承應為夏王,洪承疇為薊國公,並賜世襲罔替。

楊禦蕃好歹是名將之子,內心裝著大明朝。初期還成心和南京官僚們合作,擁立潞王繼位。

果不其然,高傑開初不肯接旨。傳聞揚州富庶,這才肯前去。

“這話聽著讓人噁心,在坐的諸位就是明淨之身?”劉孔炤當即辯駁。

劉孔炤大為不解,等集會散後,找到馬士英:

“臣支撐馬士英入閣,以他的才調擔負首輔重擔冇有題目。臣自請督師江北,批示江北各鎮總兵北上光複失地,請陛下恩準。”

史可法情願退出,也是無法至極啊,畢竟馬士英手上握著他寫的一封手劄,內裡可都是數落弘光天子的不是。

一是拱衛南京,二是就近監督揚州府內的高傑軍屬。

本來劉孔炤想要入閣是假,推舉馬士英入閣是真。

就是官位越大的,資格越老的先入閣辦事,馬士英這些後輩晚一點再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