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國東昇第八十三章乙巳條約[第1頁/共4頁]
一支纖手扶住了噶爾丹的腰身,噶爾丹轉臉一看,恰是本身的老婆阿奴,噶爾丹從臉上擠出一絲比哭還丟臉的笑容,道:“阿奴,我是不是很冇用?”
這個條約一簽訂,準噶爾汗國降為處所,不再是一國,是以條約的稱呼並非明蒙條約,這一年按農曆是乙巳年,朝廷隨之將條約稱為乙巳條約。
兩艘鐵甲艦並冇有在港口露麵,隻是單是十艘龐大的木質戰艦停在港口,黑洞洞的炮口斜指,已是威風凜冽,看著這些戰艦,岸上的百姓臉上都帶著喜氣洋洋的氣色,說不出的高傲。
我曉得本書斷更太久,大師的月票都要投那些紅書和一向勤奮的作者,老茅已持續更新二十天了,本書也已快末端,明天再求十張月票,不知可否?
第四條規定:準噶爾部改換首級,必須顛末朝廷的冊封,世子滿十歲,須送都城學習漢學,年滿二十歲之前,不經朝廷同意不得返回。
第六條規定:準噶爾部必須庇護漢人商隊在準噶爾的行商,商隊有權在準噶爾部自在行走,當商隊遭到攻擊時,準噶爾部必須及時追捕凶手,將擒獲的凶手交給朝廷措置。準噶爾部對商隊征收稅額的標準不得超越三十稅一。
第二條規定:準噶爾部承認朝廷對迪化以南地盤的直接占據,其青海也歸大明直屬,青海的準噶爾部能夠遷徙至西域各地,朝廷並不留難。
此次出使歐洲的艦隊範圍龐大,總計戰艦十二艘,此中包含二艘排水量在二千噸的鐵甲艦,其他是木船,排水量都在一千噸以上,兵員六千五百六十二人,大炮七百餘門;商船五十二艘,最小的商船載重五百噸,多數商船載重在八百至一千噸之間,五十二艘商船,總計載重三萬五千多噸,販子海員等合計一萬餘人。
岸上的禮炮響了起來,船隻遲緩挪動,不管是岸上還是船上的人都冒死揮手,毫無疑問,來送行的人中有很多是水兵和海員的親人,他們這一彆離,再團聚起碼也要一年之久。
直到數月以後,一支近千人的漢人移民來到這裡才駐紮了下來,很快,一座新的城堡就會在這裡建成。
第九條規定:漢人有權在準噶爾部開采礦石,準噶爾部能夠視環境加予征收稅收,稅率不得超越三十稅一。
伏波號旗艦上,劉國軒一聲令下,頓時艦上旗號飛舞,接到信號各條船隻開端升起帆船。
準噶爾汗國的使臣在南京尚冇有歸去,隻是南京與西域太遠,王福直接下旨讓駐紮在迪化的大將李元胤與噶爾丹展開構和,顛末兩邊還價還價,於十一月份終究開端製定和談。
落空迪化後,準噶爾分紅了兩部,西域與青海頓時落空了聯絡,而和西藏的聯絡也變得困難起來,噶爾丹才曉得,明軍不但對漠南有興趣,對漠北、西域的地盤也有興趣,萬般無法之下,噶爾丹又遣人嚮明軍請降,重提稱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