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國東昇第八十五章大換血[第1頁/共4頁]
在研討職員日以繼日的儘力下,短短二個月的時候,電報機已經有了極大改進,起首是重量大大減輕,由本來的八九百斤減輕到隻要一百二十餘斤,其次是測試的間隔由本來二百米餘變成了十千米,而簡樸的電報編碼也已經完成,電報達到了合用階段。
讓天子欣喜的是,通過二十多年教誨的生長,一批新的官員已經生長起來,這些人大多是三四十歲,恰是年富力強之時,朝廷倒是不慮無人可用。
“方愛卿,如果你接掌了科技院,會如何做?”
皇家科技院報酬優厚,能進入皇家科技院之人即便是最後級職員,一年的薪水也有一百二十圓以上的銀幣,能夠買到一百多石大米,足以輕鬆贍養一家人,一千多銀幣對他們來講,無疑還是一個極大數量
用不消方以智,全在天子的一念之間,更多的還是給宋應星麵子,如果方以智真不能勝任,一年後將方以智換去也不晚,大明現在遠遠走在各國前頭,有大把時候能夠華侈。
方以智為東林黨四公子之一,天子從即位當初就對東林黨人打壓,東林黨固然有錢謙益如許的滑頭成為朝廷高官,但是絕大部分東林黨人被朝廷拒之門外,方以智也落空為朝廷效力的機遇,乾脆棄政從商,倒是給他闖出了一條路。
“回皇上,老臣覺得,方以智是最好的人選。”宋應星沉著應道。
現在桐城方家已經成為一個本錢薄弱的巨擘,其名下有紡織、縲絲、鋼鐵三家工廠,合起來雇傭了一千多工人,每年贏利近百萬兩,是真正的钜富之家,可貴的是方家三家工廠所用的機器都顛末方以智的改進,效力超越同類產品數成,方家還以此向專利局申請多項專利。
這個換人能夠說是某種信號,接下來的兩年內,朝中每年都有諸多老臣乞骸骨,天子一一照準,到了弘光二十四年,朝廷第一個五年打算履行結束,朝中官員改換了一小半,內閣成員更是全數換成了年富力強的官員。
說完了這些,天子才問道:“宋愛卿,發報機項目研討的經費另有多少?”
跟著科技院院長換人,朝廷也開端改換大臣,馬士英在十月份正式向天子乞骸骨,獲得天子答應,接任首輔之人卻不是內閣原有職員,而是新進內閣的樊躍,攀躍隻要五十二歲,曾擔負過戶部第一任銀行行長,接著又接掌戶部五年,恰是在他手中,大明財務一飛沖天,從歲入隻要二三千萬兩到現在的三千萬餘兩,能夠說是大明的財神爺。以樊躍的資格,固然從戶部尚書連躍數步,成為內閣首輔,卻無人敢質疑。
弘光二十二年七月,大明皇家電報公司建立,戶部和皇家內庫各出資五十萬兩,以一百萬兩白銀加上每年百分之五利潤的分紅將電報機的專利買下,開端鋪設第一條電報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