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國東昇第六章第七章朝鮮人的野心[第1頁/共7頁]
李世緒的船隻一到船埠,早有禮部的官員等候在那邊,將李世緒指導進入理藩院,至於李世緒帶過來的貢品,也一併由理藩院接管,等李世緒一行拜見過天子後,會由他親身轉給天子。
在上海將貨色發賣結束後,李世緒的大船揚帆轉入長江航道,兩天以後,船隻已達到南京,停靠在南京的船埠上,對於長江而言,除了海兵艦隊和普通官船,商船外,大型海船是不答應進入的,本國的船隻更是嚴禁進入,李世緒因為是使節才氣例外。這條端方也是海關建立後就立起來,當然,在海關冇有建立之前,本國人的船隻除了澳門、廣東、福建幾個處所,其他處所底子就不讓停靠,天然談不上禁不由止進入長江。
李世緒對於交征稅費不情不肯,更不肯意將一半貨色壓下來存款抵扣稅款,以李世緒的估計,一半貨在大明代價起碼在一萬五千兩銀子以上,如何放心放在大明的堆棧中,何況還要支出利錢,隻是李濬聽到銀行存款之事倒是非常感興趣,攛唆著李世緒承諾,固然此次出使李世緒為主,李濬為副,不過,李濬到底是親王,他隻是郡公,李世緒終究無法的點了點頭。
世人趕緊起家施禮:“臣等辭職,吾皇萬歲!萬歲!千萬歲!”
說完,王福忍不住搖了點頭,對於士大夫寵遇外夷的心態實在是不能瞭解。
此次滿人被大明擊敗,以李濬為首的大臣權勢大漲,保守派再也不能禁止朝鮮設立海關,李濬過來,恰是要考查大明海關的運作,籌辦歸去還是做。
就在李世緒和李濬兩人議論大誌勃勃的打算時,大明君臣也在議論過來的朝鮮使臣,從崇禎十七年以來,各個屬國就斷絕了對大明的朝貢,同永樂年間一樣,不得不說,朝鮮又一次又走在前麵,成為第一個前來進貢的屬國。
究竟上,李世緒帶來的這些東西頗受歡迎,高美人蔘本來就馳名,李世緒帶來的都是佳構,其他毛皮、紙張、席子也是發賣非常快,隻花了半個月的時候,李世緒的貨色就發賣一空,連存放在戶部堆棧的東西也不例外。
李濬也一下子沉默了下來,現在能到朝鮮買賣的商船,八成以上都是中原疇昔的商船,彆的二成則是本國和日本販子,若隻向這二成販子征稅毫偶然義,他們隻會因為變得有利可圖而不再出海,可如果對中原疇昔的商船也征稅,大明的態度就相稱首要。
第二天,又花了一天的時候,李世緒才批示船埠工人將一半貨色搬入大明戶部銀行堆棧中,另一半貨色則直接用大型馬車拉到不遠處的一個大市場出售,這個市場是在海關建立以後專門修建起來的,占地廣漠,一眼望去,看不到邊沿,全部市場人隱士海,操著各地口音的販子在市場上大聲談價,乃至能夠見到很多鼻高目深的西洋人在此中穿越而行,李世緒等人的貨色一拉過來,頓時被一群販子團團圍住,開口扣問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