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大明要乾什麼[第1頁/共4頁]
但是,尚蕩帶來的動靜卻顛覆了琉球國固有的看法,大明竟然竄改對外政策了。在琉球人眼中,倭國已經是很強大,貌似不成克服的龐然大物了,而大明的幅員更是遠在倭國之上,如許一個龐然大物行動起來,會有多可駭,的確讓人難以設想。
當然,西域人隻是表示了對強者的崇拜罷了,大明會否向外擴大,他們並不如何擔憂。西域太遠了,從中原出兵的話,需求的後勤補給將會是一個可駭的數字,就算以大明的敷裕,也一樣會被拖垮的。
對大明國情最熟諳的當屬東海三國,但倭國君臣接連吃驚,腦筋一時轉不過來,隻是呆呆傻傻的看著那一地鮮血,嘴張得老邁,合都合不攏,當然冇法做出質疑了。而朝鮮的閔議政倒是笑而不語,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以是,這話也隻能是琉球的尚蕩先生說了。
氣力相對較強的吐魯番本就對大明的河西諸郡垂涎三尺,此前也多有犯境之舉,那裡會放過這麼好的機遇?其他各國氣力不可,可畢竟也是蒙前人的後嗣,在吐魯番的倡導或勒迫下,也都是動了心。
強大的許氏海賊團,以及東南本地的多個聞名的海盜團夥,都已經煙消雲散了,而琉球直麵的倭國九州島,也儘數掌控在了大明倭朝總督府的指掌之間!
惶恐不安中,尚真動員起了琉球的資訊網,從澎湖,從倭國,密查到了一係列的動靜,因而,他的不安減輕了,變成了發急。
很多心眼活泛的人,都打起了這方麵的主張,與其在中原和光同塵,終究冷靜無聞,還不如去外洋保持人上人的職位呢。比起呼應的些許風險,保持優勝感鄙人是最首要的嗎?
“這……外洋宣撫使,莫非是針對我們的?”收回疑問的是琉球使臣尚蕩。
在典禮正式開端前,眾使臣被叮嚀在午門外候著,然後他們就見到了這驚人的一幕,心生懾伏之餘,疑慮也隨之而生。
投降服軟?這是最實際的一個彆例,琉球不是倭國,早在大明建國之初,琉球就已經是大明的屬國了,時不時的就會去大明朝貢,態度應當是充足謙虛的,按說大明冇有非得征服這裡的需求。
旨意中隻是說了個大抵,但儒生們最善於的就是咬文嚼字,當然不會忽視此中隱含的那層意義。在中原,儒家那套東西會被完整摒棄,可在外洋卻會被髮揚光大,乃至能夠拋去內裡那層遮羞布,名正言順的保持特權並且愚民。
西域的這些小國由察合台汗國分裂而來,其野蠻程度遠不如東海三國,和蒙古韃子在伯仲之間,對中原政略和說話都是一知半解。
而瓦剌人又是被韃靼人趕跑的,並且在對抗中,一向處於下風,兩邊氣力如何自不消說。這麼兩個巨無霸普通的存在,卻被大明給清算了,大明到底有多強,還用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