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2)[第1頁/共3頁]
於謙就是一個如許的人。
朱祁鎮聽到這句話,目瞪口呆,隻是不竭點頭感喟。
他不害怕困難微風險,在國度最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
神台之上,於謙先生仍然保持著他那安閒的神態,想來他在臨刑前也是如此吧。
要留明淨在人間!
抄家的官員萬冇推測,一個從一品的大官家裡竟然如此貧困,他們不甘心,到處翻箱倒櫃,但願能夠找出於謙貪汙的證據。
這恰是他平生的寫照。
於謙被殺以後,按例應當抄家,可當抄家的官員到於謙家裡時,才發明這是一項非常輕易完成的事情,因為於謙家裡甚麼也冇有,除了餬口必須品外,底子就冇有多餘的錢(家無餘財)。
此時已經是仲春月朔,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天裡,大明王朝同時有兩個天子,並且這兩位天子都是現任天子,內裡坐著一個,內裡還躺著一名。此真可謂千古可貴一見之異景。
粉身碎骨渾不怕,
聽完他們的話,我無言以對。
朱祁鎮到底犯了甚麼弊端呢,我們前麵提過,朱祁鎮於正月十七日奪門勝利,隨即即位為帝,他甚麼都考慮到了,卻健忘了阿誰被他趕下皇位的人――朱祁鈺!
按說事情也算順利完成了,可朱祁鎮如何也冇有想到,固然他已經思慮周到,事必躬親,卻還是犯了一個天大的弊端,而這個弊端將培養一其中國汗青上絕無獨一的征象,讓朱祁鎮成為汗青的笑柄。
烈火燃燒若等閒。
滄海橫流,方顯豪傑本質!即便再過五百年,無數浮華散去,於謙仍然會站立在這裡,仍然會因他的樸重忘我、英勇恐懼被世代歌頌。
不久以後,他們終究發明於謙家中有一間屋子門鎖森嚴,無人收支,大為鎮靜,認定這是藏匿財寶的處所,便翻開了門。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內”,另一句叫“過河拆橋”,而從厥後的環境生長看,回籍團大抵合用於第二句。
正月二十三日,於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拚死保衛的城池前,獲得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
千錘百鍊出深山,
史載:天下冤之。
屋子裡冇有金銀財寶,隻陳列著兩樣東西――蟒袍和寶劍。這是朱祁鈺為表揚於謙的功勞,特地賞賜給他的,於謙受命收下,卻把它們鎖了起來,從未拿去示人以顯光榮。
明朝有很多短長的人物,我曾給這些人物做過一個排行榜,而於謙在我看來,應當排在第二名,固然明朝有一些人物的豐功偉績不下於乃至超越了於謙,但他們的排名也在於謙以後,這是因為評定的標準有兩項:操行、才氣。固然某些人的才氣確切賽過於謙,但他們的操行是出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道的政治題目和張居正同道的經濟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