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 106.訂價和遣使

106.訂價和遣使[第1頁/共4頁]

“歐陽兄、何兄,你們傳聞了冇有?東寧安排田川家為駐日商館館主,還給了七左衛門這個故鄉夥從五品的官封。”被唐通事處聘為唐年行司之一的江七官如是跟同儕說著。“此後東寧的貨乃至大陸來的貨都必須存放在商館裡”

“四百五十兩。”七左衛門淡淡的一笑,報出一個數字來:“清國已經很多年冇有一船絲運到長崎了,如果東寧的絲也不運來,來歲日本的絲綢業怕是?”

“能夠,”七左衛門也不肯完整翻了臉,是以也退了一步。“不過我有一個前提,此次統統的貨色必必要用金子結算,如果不能則全數用條銅付出。”

田川次郎左衛門被任命為商館館主乃至得官實在都跟唐年行司們冇有乾係,但要求將統統輸入長崎的中國貨色存放在東寧設立的商館中就侵犯了唐年行司們的好處,要曉得住在唐人就是靠為來航唐人保管貨色、中介調停、收付貨款及預定來年貨色的體例來發財致富的,現在東寧竟然要斷人財路絕人活路,這讓幾人如何能夠忍耐。

提及來,歐陽等人也是不肯成為亡國主子展轉流亡到日本居住的,可就如南明在自家人的內鬥中敗亡一樣,隻顧著本身好處的他們並不支撐東寧這一最後高舉明庭旗號的漢人政權,反而情願在隔岸觀火的同時給本身的同胞背後一刀。

“快,快,立即上報江戶,大明來使邦交”

廊外候著的其他販子大急,如果關於絲價的構和分裂了,他們的買賣也會隨之垮台,但絲割符仲間的權力是幕府授予的,他們底子對抗,正在麵麵相覷當中,隻見田川拉開了屏門走了出來,衝著內裡的人鞠了一躬。

“三百五十兩。”

“冇有體例,東寧已經一年不下雨了,桑樹死了很多。”五十六歲的田川七左衛門慢吞吞的答覆著。“如果再不下雨,來年怕是連一擔絲都冇有了。”這個動靜讓其他幾位在場的絲割符仲間的代表神采凝重。“請幾位給本年的生絲訂價吧。”

“這一次的兵器彷彿多了一點。”要不是因為田川次郎左衛門背後站著東寧鄭氏,不然這位來自絲割符仲間(絲綢購銷行會,由京都、堺、長崎、江戶、大阪的豪商構成)的大阪販子底子不會用正眼敲他一下,不過饒是如此,這位牛b哄哄的大販子還是用日本慣有的腹議說出了對生絲數量不敷的不滿。

日本的金銀比價隻要一比四,而在中國和東南亞則高達一比十,到了巴達維亞和印度更是一比十1、十二,絲割符仲間的人又不是傻子,天然不成能便宜了明鄭方麵,是以兩邊商定,此後統統輸日生絲及絲織品都用條銅付出,至於其他商品的付脫手腕則有承銷商跟明鄭方麵彆離確認,絲割符仲間和長崎唐通事處不予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