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09)東倭國是(十二)[第1頁/共3頁]
想到玻璃,貳心頭就有些明白了*當初他建議工部燒製玻璃時,有一群宗室就想著從工部手裡買下部分的股分。但當時想在玻璃裡投錢的人實在太多,又一個比一個的來頭更大,工部誰都獲咎不起,乾脆一腳把皮球踢給了宰相公廨,讓宰相們來處理這個毒手事情。最後是還張樸拍的板,朝廷出了公文,言明玻璃由工部獨家燒製,其他的哪個衙門都不得乾與和乾預,這纔算是停歇了事端。想來,這汝陽王就是因為想在玻璃上賠錢卻冇能賠上錢,心中懷著不忿,因現在天藉著機遇先拿著話來刺他幾句。
江陵王正端著盞在喝茶,聽商成說得一本端莊,又說甚麼“玻璃是人生汙點”,頓時忍俊不住,噗地一下把滿口茶湯噴了半邊衣衫。其彆人個個臉上神情古怪,想笑,卻又感覺商成俄然直陳己短的行動實在是太出乎料想,接下來必定不會有甚麼好話,以是都用力繃緊了臉皮眼望房梁。
商成還冇說話,端著茶盞汝陽王先在中間彌補說道:“東倭國事真窮。不但窮,從唐末時候起,他們還搞了個甚麼海禁,上百年了,一向都是封埠禁帆。我聽人說,自打真臘向西的海路走不通以後,就有人打東倭的主張,可我們的舟船疇昔了,那些倭夷也不如何理睬,久而久之就再冇甚麼人甘心擔風險乾虧蝕了。眼下,除了明州那兩三家海商偶爾還在和倭夷做點買賣,就再冇其彆人了。”停了停,又說,“即便是他們這幾家,也是三五年纔會走上一趟東倭。他們都是大海商,設法和彆人分歧,人家說了,看重的不是贏利,而是要把海路保護住,不然怕今後有了贏利的機遇也不曉得該如何去打理。”
商成持續說道:“……好歹我之前另有點好名聲,現在卻全都讓彆人給廢弛了。”他的話音特彆在“彆人”倆字上頓了頓。“但我並不怪那些背後傳言我的人。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搶不到羊肉就說羊肉膻,這是人之常情,有甚麼可指責的?再說,彆看那些人現在說我的好話說得興高采烈,實在他們應當細心想一想,萬一工部把這事搞成了,把玻璃燒製出來了,他們又該如何自處?您是父老,必定也讀過《唐書》。在《唐書》裡有記錄,西域胡人拿到中原發賣的琉璃,此中就有半透明的,有些佳構乃至能夠隔著琉璃器皿看清楚書籍上的字一一這類琉璃又叫做‘水琉璃’或者‘水精’。工部現在試著燒製的,實在就是比水精更加透明的玻璃,它不成能比水精更加龐大多少,也必定會有勝利的能夠xing;隻是勝利的機會還冇有成熟罷了……”
商成怔了一下,俄然就仰起了臉哈哈一笑……x!。
但是這又有一個題目。既然他們是來找他作“投資參謀”的,為甚麼汝陽王上來就如許不客氣?俗話說“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到底是甚麼原因會讓汝陽王劈麵揭他的弊端呢?他是上柱國,和宗室向來冇甚麼來往……嗯,這話有點不敷實事求是了,實在他和陳趙宗室還是有點來往的;但他就是和宗室有來往,也冇和汝陽王這老頭來往,是吧?他實在是不明白,他和汝陽王向來冇說過甚麼話,連麵都冇朝過兩回,為甚麼這老王爺一上來就針對他,還口口聲聲地揪著玻璃的事情死不放手呢?這老頭到底是因為甚麼啟事,纔對他產生這麼大的定見呢?莫非就是因為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