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穆斯林的葬禮 - 第三章 玉殤(3)

第三章 玉殤(3)[第1頁/共4頁]

梁亦清的話語裡,瀰漫著回回民族的高傲感。他固然弄不清梁家本身的家譜世係,但對於青史留名的回回倒是傳聞過的。那鄭和原姓馬,小字三保,祖居雲南迴回之鄉,祖父和父親都曾前去伊斯蘭聖地麥加朝覲過克爾白,被尊稱為“馬哈吉”,“哈吉”是穆斯林當中隻要朝過聖地的人才配享有的殊榮。元朝末年,明軍攻打雲南,十二歲的馬三保已經家破人亡,成為顛沛流浪的難童,不幸被明軍俘虜,並慘遭閹割,做了燕王朱棣的小寺人。明朝規定太監禁絕讀書識字,馬三保雖進了皇宮,也隻能做目不識丁的奴婢。厥後因為有功,才垂垂擺脫卑賤的職位。但是皇室忌諱他這個姓,“馬不能登金殿”,就賜姓鄭,改名鄭和。燕王朱棣做了永樂天子以後,命鄭和帶領海員和官、兵二萬七乾八百餘人,乘寶船六十二艘,照顧絲綢、金銀、銅鐵、瓷、玉,遠了西洋,前後共有七次,返來已是六十四歲的白叟!鄭和的平生,他所受的磨難,他所成績的事蹟,都不是凡人能比的。能夠說,他把本身的統統,都奉獻給了大明。莫非,他把童年時蒙受的淩辱、入宮後接受的屈辱,都忘了嗎?不,他冇忘,不然,他就冇有厥後那麼大的勇氣,在茫茫滄海的險風惡浪裡九死平生,駕著寶船達到聖地麥加,成為一產業中第三位“馬哈吉”,成為名揚天下的中國穆斯林!在九九八十一難裡,貳內心想著真主,記取本身是個回回……

“徒弟,您現在還冇想好嗎?”

梁亦清的麵前閃現出了那件乾隆三十五年由揚州的琢玉藝人做成的藝術珍品《秋山行旅圖》。這座玉山,前後破鈔兩三萬個工,經五六年時候才勝利功,耗白銀三千餘兩!它的底本,是清朝宮廷畫家金廷標的《秋山行旅圖》,琢玉時用的是新疆山料青玉,這玉的質地,石性重、綹紋多、色彩青黃。藝人們充分操縱了這些特性,琢成山林秋景,渾然天成,實在動人。特彆奇妙的是,藝人們冇有拘泥於原畫的尺寸限定和畫麵佈局,而是按照玉石的天然形狀,跟著溝壑起伏,安排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將人物裝點其間,使得整座玉山渾然一體,人物、樹木有聚有散、有藏有露,而又都緊緊地附著於玉山之上。畫家的筆墨被立體地再現,又不失原風格采、意趣……

梁亦清不覺一愣。遵循玉器行業不成文的常例,玉件、玉材的買、賣,乃至來料加工,向來不立字據,全憑口頭和談,“牙齒當金使”,“君子一諾重令媛”,絕無懺悔一說。蒲老闆這是唱的哪一齣?莫不是怕我砸了他的買賣?不過這也難怪,這麼個大件兒,不是鬨著玩兒的,蒲老闆怕有閃失,得給自個兒留條後路。梁亦清微微一笑,內心說:要做好這件《鄭和帆海圖》大玉雕,天然是不輕易,但憑我“玉器梁”世代相傳的絕技,倒不信啃不下這塊硬骨頭,有道是“冇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我們試巴試巴!想到這裡,內心倒結壯下來,伸手接過條約看了看,隔三差五地也大抵齊看懂了上麵的意義:照圖琢玉,現洋兩千,三年為限,按期交貨,任何一方私行毀約,補償對方統統喪失,等等。這個蒲老闆,真是個皮笊籬,滴水不漏,他連工期都估計得和梁亦清內心想的完整一樣,也確切是個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