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魔(4)[第2頁/共3頁]
次日淩晨,做過晨禮,天還未亮,壁兒已經開端打掃前店後家,這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易卜拉欣心靈眼活,不等壁兒脫手,就搶先把作坊的裡外屋打掃一淨,壁兒向他報之一笑。梁亦清卻不落忍,抱怨壁兒太慢客了,又對易卜拉欣連聲說:“受累了,受累了!”
當下,梁亦清安排客人在“水房”沐浴,稱為“大淨”,是禮拜之前所必須停止的籌辦。吐羅耶定和易卜拉欣長年跋涉,四周流浪,常常在旅途中找不到水,便隻好“代淨”了:用手摸一摸地上的土,憑著信奉摹擬沐浴的行動摸臉、搓手。這一次“大淨”,把小易卜拉欣的汗汙泥垢連同旅途的頹廢都消弭了。日落黑定以後,梁亦清跟著吐羅耶定一起做禮拜。遵循規定,穆斯林一天須做五次禮拜:日出前的晨禮(榜答),午後的晌禮(撇什尼),太陽平西時的哺禮(底蓋爾),日落黑定前的昏禮(沙目),夜間的宵禮(虎伏灘)。梁亦清因為長年埋頭於事情,對這個相稱首要的拜功常常荒廢,還不如老婆白氏和女兒壁兒每天對峙,此次見了篩海的後代,天然感覺忸捏,是以也就格外虔誠。
“拿葫蘆給玉拋光啊!必然得使馬駒橋的葫蘆,彆處的還不成!葫蘆上還得抹上‘寶藥’,這玉就蹭出光來了!”壁兒如數家珍,竟把玉器行秘不傳人的訣竅也說出來了。她想,歸正易卜拉欣明兒、後兒就走了,他又不是學這一行的!
壁兒把托著碗的手躲開玉兒,“這可不是你玩兒的,如果摔碎了,爸爸不打你,我還得打你呢!”
“……”易卜拉欣讓她問住了。
“本來呀,這是一整塊瑪瑙,”壁兒指導著說,“瑪瑙不但有紅的,另有白的、藍的、綠的、粉的、黑的呢!偶然候,一塊瑪瑙上有好幾種色兒,你瞅,這塊就是如許。我爸拿著瞅啊瞅啊,深思了好些日子,纔想出了這麼個法兒:把紅的處所做成荔枝珠兒;可巧讓綠的處所趕上梗兒啊,葉兒啊;白的處所呢,不能做荔枝,也不能做葉兒,就做成剝開的荔枝,不是正合適嗎?”
“當然是不輕易!”壁兒想起父親的整天勞作,也顧恤地收回感慨,“如果大家都會做,也就不奇怪了。我爸呀,整天價內心想的是玉,眼裡瞅的是玉,手裡拿的是玉,除了玉,甚麼都忘了,坐在水凳兒前頭磨呀,磨呀,小活兒要磨十幾天,大活兒要磨幾個月!傳聞宮裡頭有一座大玉山,很多匠人一塊兒磨了十幾年,那邊邊兒就有我巴巴的巴巴!”
“是如何連起來的?”易卜拉欣側著頭幾次察看,卻找不到玉環上有一絲接縫兒的處所。
“告你說吧,這是全部雕出來的,雕出一個套一個,雕出一個再套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