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劍拔弩張[第1頁/共3頁]
“大王,以臣之見,隻需遣一重臣坐鎮盛樂,再留下少量精兵,足以擋住劉衛辰兵鋒。”
“此戰事關鐵弗部前程運氣,不得有涓滴忽視,除了本部兵馬變更外,其他各盟友可都聯絡好了?”
北方盛樂城,一派繁華氣象,經代、魏數代運營已今非昔比。
移都的第二年,他又在舊城的南八裡修建盛樂城。
“諸位愛卿,入秋以來,朔方匈奴人蠢蠢欲動,數次調派小股馬隊,偷偷度過黃河,以探察我魏國地形,劉衛辰北上之心是昭然若揭。”
拓跋珪見部下重臣如燕鳳、許謙、張兗、奚斤、安劃一皆同意長孫嵩發起,遂決定先北上迎擊柔然,而後再南下清算劉衛辰。
拓跋鮮卑搬家盛樂後,敏捷崛起,前後建立代國和北魏。
隻要稍有風吹草動,兩邊立馬會打得你死我活。
“姚萇因受苻登管束,而得空北顧,但也對攻魏行動表示瞭解。”
時候過得很快,眨眼工夫到了公元390年秋。
“若得二者互助,不但讓朔方無憂,還能對北魏構成南北夾攻之勢。”
一看兒子這幅模樣,劉衛辰不由絕望萬分,他平生最對勁處,就是靠著狡猾與無恥,在前秦、代間擺佈逢源。
“劉衛辰呢?莫非不管近在天涯的劉衛辰?”拓跋珪不甘道,他始終對劉衛辰念念不忘。
ps:週五上架,但願大師支撐。
“大王,真正的威脅來自於北方!”
“好,邦交搞得不錯,若此戰勝利,當給你記一大功。”
聽了宗子劉右代地所言,劉衛辰臉上才擠出一絲笑容,讓他對克服北魏又多了幾分信心。
“而河西與朔方又獨一一河之隔,誰能包管河西軍會老誠懇實地待在對岸按兵不動?”
“臨走前,孩兒還再三叮嚀三弟,隻要河西稍有風吹草動,當即密信送回朔方。”
雖是北方戰亂期,但城中百姓餬口充盈,販子井然有序,南來北往商客絡繹不斷,店鋪林立,好不熱烈。
“邇來三弟的確送來很多資訊,此中就有河西軍變更擺設。”
“而慕容衝雖不敢結合出兵,卻情願在雁門關一帶陳兵請願,以管束北魏。”
對於劉右代地的安撫,劉衛辰不置可否。
“哦?長孫大人既然不以為劉衛辰有威脅,那叨教傷害來自何方?”
“父汗務憂,數月來兒臣馳驅於河西、漠北、關中、河東諸地,前後與衛朔、姚萇、慕容衝等達成盟約。”
那邊是麥棉之鄉,中原的農耕文明,給他留下深切的印象。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叮嚀道:“不成粗心,給勃勃多派些人手,讓他奧妙監督河西軍意向。”
於公元340年春,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三年,出於生長農業出產的需求,把都城移到雲中的盛樂宮。
“河西過分悠遠,衛朔不必然會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