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2頁/共3頁]
在1952年之前,澳大利亞聯邦當局對於本身具有如許大的一個寶藏渾然不知,當時聯邦中的專家、學者們都斷言,澳大利亞這塊大陸上的鐵礦儲量隻要2.5億噸,並在1938年製定了製止鐵礦石出口的法律,並履行了22年。而在漢考克發明瞭皮爾巴拉地區的以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儲量達到了350億噸,能夠設想,當時的人是多麼難以信賴漢考克的這個發明,並且,他隻是一個淺顯的農場主,連個學位都冇有。
3、利用有色勞工會使白人輕視熱帶農業的田間勞動,以為本身處置這類勞動是不名譽和不值得的。
1920年的澳大利亞,離建立聯邦隻要19年,這時,它還不算是一個伶仃的國度,而是大英帝國的自治領,歸類於君主立憲製國度,遵循聯邦法律,英國君主,就是澳大利亞聯邦的君主,即“澳大利亞君主”。當時,澳大利亞聯邦的都城還是墨爾本。1927年以後,才遷往堪培拉。
自從1851年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殖民區發明金礦以後,到達澳洲的華大家數較著增加,到1859年的時候,具不完整統計,已經有近5萬名華人在澳大利亞餬口,此中多數都集合在巴拉臘特地區處置淘金事情。
實在,劉芾本身並不曉得這些,隻是在他那本旅遊手冊中有關澳大利亞旅遊景點墨爾本市的先容中,發明瞭這個故事,傳聞,這位漢考克的女兒至今還是澳大利亞的女首富。
不過,這些政策都冇能抵擋住華人的螞蟻般的餬口態度,在1880,澳大利亞第一次區際集會,在墨爾本召開,通過了分歧排華決定。在這個決定中,本來的載客噸位數由10噸增加到了100噸,每100噸載客噸位隻答應載1名華人移民,移民的人頭稅也增加到了50英鎊。
而當時的“白澳政策”擁戴者,昆士蘭州總理塞繆爾.格裡菲斯把排華的來由歸結為4點:
並且澳大利亞各州還想英國當局提出要求,要求英國當局停止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殖民地向澳大利亞輸入華人勞工。因為上麵這些政策和澳大利亞本地濃厚的排華情感,到1920年,在澳大利亞的華人中,在中國出世的華人隻剩下不到15000人,能夠說,澳大利亞的排華一點都不比美國和加拿大當局的排華政策寬鬆,除了冇有實施大範圍殛斃以外,澳大利亞當局對華人的態度比東南亞各國也好不到那裡去。
但是澳大利亞根基上實施的還是“白澳政策”,其內涵就是限定非歐洲人(主如果以華報酬首的亞洲人)移民澳大利亞,以保持澳大利亞的“紅色種族”特性。如此大量的華人湧入澳洲,從底子上刺激到了本地人的神經,並且,跟著華人的湧入,澳大利亞本地人在采金方麵的支出逐年降落,年支出從1852年324英鎊降落到了1856年的103英鎊,並且,華人刻苦刻苦,在白人丟棄的廢礦中還能淘到黃金,這讓澳洲白人嫉恨交集。因而,在澳洲各地,都產生排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