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古籍樂譜二[第1頁/共3頁]
李隆基和楊貴妃走後,李二寶跟李亨和高仙芝走在一起,楊國忠冷眼看著他們的背影,不曉得在想甚麼。
李二寶一看費事又來了,他推讓道:“明天太晚了,今後找機遇吧。”
李隆基有底氣了,說道:“宣大食國的使臣上殿。”
李亨說道:“仙芝,你先走一步,我有話要問二寶。”高仙芝施禮後走了。
阿拉伯數字,是當今國際通用數字。最後由古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最後在歐洲定型的。費薩爾和默罕默德看到阿拉伯數字,倍感親熱,看到用阿拉伯數字記譜的體例,更加詫異。他們想不到,李二寶竟然熟諳阿拉伯文明,還在這個根本上超出了他們,心中歎服。
費薩爾說道:“天子陛下,您說此古籍樂譜粗鄙粗陋,能不能說說上麵寫的到底是甚麼意義?”
李亨當然冇有定見,說道:“臣也同意貴妃娘孃的定見。”
楊國忠頓時說道:“好,貴妃娘孃的定見非常中肯,也非常得當。臣同意。”
李亨那裡看不出他的企圖,說道:“父皇,兒臣覺得李二寶滅掉了大食國人的威風,理應誇獎。”
李隆基問楊貴妃,說道:“玉環,你明天在場,就聽你的定見吧。”
李二寶一聽非常頭疼,這下他回虎帳練兵又要泡湯了。他隻好說道:“是,娘娘。小臣接旨。”
費薩爾和默罕默德對望一眼,交換了一下他們對李隆基的話的判定,感覺李隆基是在詐他們,他們不信賴李隆基能夠看懂這個古籍樂譜,在他們那邊也就隻要默罕默德這個聞名的學者才氣夠看懂。
18世紀時法國人盧梭;1742年在法國巴黎向科學院宣讀了一篇論文《音樂新標記建議書》再提這“數字簡譜”。18世紀中葉而後,又有一批法國的音樂家、大夫、數學家等把“數字簡譜”加以清算,完美。19世紀,顛末P・加蘭、A・帕裡斯和E・J・M・謝韋3人的持續改進和推行,纔在大眾中獲得遍及利用。是以這類簡譜在西方被稱為“加―帕―謝氏記譜法”。
李隆基和世人看到哈裡發使臣的神采,心中都很暢快,一個個滿麵東風。
數字簡譜的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當時有一個上帝教的修羽士名為蘇埃蒂;他用1、2、3、4、5、6、7來代表七個音來寫譜教歌,而後寫了一本小冊子名為《學習素歌和音樂的新體例》,當時西方人極重視發明締造和版權等小我成績,才被記錄入史冊。
李二寶也不矯情,跪下說道:“臣李二寶伸謝陛下,伸謝貴妃娘娘。”
費薩爾和默罕默德都非常驚奇,有些目瞪口呆。費薩爾感到很懊喪,感覺本身很丟臉了。默罕默德卻一向盯著李二寶,對這個唐朝小官充滿了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