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搏一個未來[第1頁/共3頁]
一週後,黃令儀等17名原中科院的研發職員坐上了飛昔日本的飛機,停止動期一個月的考查培訓和學習。
固然之前伉儷倆人已經有了明白的合作,但在這類關頭事情上,還是要靠段雲點頭決計,程清妍現現在對丈夫的目光也是堅信不疑。
加上那15名由吳剛領隊的“青年軍”,段雲的晶片研發項目組已經有了33人範圍,而段雲還在持續不竭的招人,但此次主如果以招微電子方麵的高學曆青年專業人才,而這些人一旦同意和段雲簽訂耐久條約以後,立即就會獲得前去日本考查學習的機遇。
“這個我明白,我轉頭把產品研發中間一分為二,到時候由趙學武賣力錄相機出產線的出產研發事情,隨身聽這邊的研發和技術題目,交給楊秀春傳授賣力,我感受她的技術程度不比趙傳授差。”程清妍說道。
“那太好了。”程清妍歡暢的說道。
但850萬美圓卻又讓程清妍感受非常的難堪。
而此次引進錄相機出產線這三個計劃,就是出自這三個廠家。
“嗯。”段雲點了點頭,說道:“那我們明天就和三洋電子公司聯絡一下,這個禮拜我就去日本一趟,把這件事情搞定!”
而與此同時,去日本考查錄相機出產線的趙學武等人也回到了海內,拿到了三份備選計劃,並對每一套錄相機出產線的代價機能以及其他的一些技術質料停止了闡發,交給程清妍,讓她停止遴選。
80年代日本錄相機的三大巨擘是日立,鬆下和三洋,固然索尼公司最早研收回了民用錄相機,但是進入80年代後,他們在家用錄相機範疇慢慢被厥後者趕超,日立,鬆下和三洋公司幾近占有了日本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那我們就引進三洋錄相機出產線好了。”固然有些肉疼,但程清妍還是決定采納丈夫提出的計劃,引進代價最高的三洋錄相機出產線。
並且海內到現在為止,也隻要段雲的天音電子廠能夠出產小型隨身聽,把持就意味著高利潤,如果進級換代的速率夠快的話,哪怕海內呈現第2家能夠出產隨身聽產品的電子廠,段雲靠的本錢和機能的上風,還是能夠緊緊把握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不過幸虧段雲的晶片廠是分期付款,前期已經付出了東芝公司2,500萬美圓,加上扶植無塵車間的500萬美圓,統共已經花出去3,000萬美圓,公司賬戶上另有2000萬美圓的外彙留成。
對於錄相機技術,程清妍美滿是個內行,他也隻能找本身的丈夫籌議。
現現在深圳外彙調彙中間彙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8.5,這也就意味著想要兌換850萬美圓,天音電子廠就要拿出7200多萬群眾幣,而客歲天音電子廠大部分利潤現金都已經兌換成美圓,投入到段雲的晶片廠,底子不成能拿出這麼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