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教三世佛三清和多寶道人[第1頁/共3頁]
1、三世佛
2、佛有三身
法身是萬法的本體,報身和化身則是法身所閃現的邊幅和感化。體、相、用三位一體,法、報、化不即不離,總不出這一念心的範圍。
封神描述,接引準提來插手封神之戰是為了收西方有緣之人,書中明言他們收瞭如孔宣等很多人。但有一人,他們並冇有收去,就是多寶道人。在接引準提將來之前,老子已將多寶拿下,送入玄都。接引準提厥後纔到,他們不知多寶這小我,書中也未寫他們將多寶帶走。可見,多寶道人並未跟從接引準提去西方。
三身,梵文trikāyāh,”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竄改身。“身”除指體貌外,亦有“堆積”之義,即由憬悟和堆積功德而成績佛體。由此含義而有三身、三十二應身、千百億化身等說法,而以“三身”的說法影響最大,即所謂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應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機能,以是三身即一佛。
中心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心娑婆天下,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號稱華嚴三聖;他是這個天下的教養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拜的大日如來。
因而便上演了西遊中如來所說的吞佛事件。如來從孔雀腹中出後,本欲殺之,眾佛討情,又考慮到他是準提前輩的人,打雀也要看仆人,因而將計就計給個麵子,封了孔雀大明王菩薩,因而皆大歡樂。且安寧了民氣,賺足了民望。所今厥後再無人反對了。
這三位天尊,在玄門的較大宮殿中都有神像,叫“三清神像”。元始天尊居中,靈寶天尊居左,品德天尊居右。元始天尊左手虛拈,右手虛捧,意味六合未形,萬物未生渾沌狀況時的“無極”;靈寶天尊雙手捧一半黑半白的圓形“陰陽鏡”,意味從“無極”狀況衍生出來的“太極”;品德天尊手拿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意味由“太極”分化出的六合“兩儀”(或陰陽“兩儀”)。合起來,恰是一幅玄門的宇宙圖式,反應了玄門的宇宙觀。
此中元始天尊,彆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當中位為最尊,也稱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名尊神。他是玄門開天辟地之神,為上古盤古氏尊謂,稱玉清元始天尊,也稱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於渾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位於三清當中。靈寶天尊,玄門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又稱通天教主。原稱上狷介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當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朝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朝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