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拔劍[第1頁/共4頁]
所謂觸物傷情,伏皇後、董朱紫等後宮陪他刻苦一起,此時亦隨之泣哭不已。
鄧季入主雒陽後,城內各地大興土木,今已是煥然一新,唯獨宮城為皇家統統,恐遭人非議,向來冇敢打理。直到田豐等發起往迎天子,方纔雇役民打掃潔淨,又新造起數處殿宇、房舍,供天子、後宮等居住,百官則安設於宮外。
辛毗語直衝犯,袁紹對世家名流風采卻好,勉強從其意,yù以韓猛、牽招領兩萬軍馬征河內。
董承之軍已為鄧季所奪,歸雒陽後,隻留數百敬忠漢室的給他保護宮室,此時天晚,百官已不在,隻董承為外戚,陪侍在側。待收起哀痛,天子方語道:“故王兄弘農王遭董卓害後,朕詔令葬於中常侍趙忠墓中,草草行事,非王者之禮。今朕已歸雒陽,當清算皇陵,告慰先祖,兄棺亦當移於其內!”
沮授正隨標兵親往河內,探“杜公塢”之明細,返來聞之此事,急往勸袁紹道:“明公當知河內塢堡今已層層疊疊,堅毅非常,河內民儘居於內,又有卒兵領民抗敵,甚難擊破其等。若至於後不顧,雄師直討州縣,糧路將不得保;若一一攻取,當陷苦戰也,兩萬之軍數亦不敷,又需抽軍馬往援,待耗時rì久,鄧季救兵至矣!公孫、黑山亦複為禍,起於吾軍以後!”
因前番奪糧事。鄧慕安失期當然為士人不恥,劉景升被騙亦為人所笑,荊州士人皆議劉表雖文聲極佳,然暗淡難定,卻非亂世明主。
袁紹不敢輕遣偏師南下,卻愛上河內之“杜公塢”,傳令州郡亦征民夫各地仿造,以住民戶,特彆太行周邊、易城四周優先。
為察看宮室,董承比天子先一步入雒陽,如果之前他不會曉得唐姬下落,入雒陽卻已得聞,此時不敢坦白,顫聲答道:“臣聞其已為鄧季所納!”
袁紹皺眉,不喜道:“此二人皆幼年,未經曆練,不成任大將!”
袁紹隻得擱置不再提起,隻是易城堅毅,他權勢雖大,卻不是一時能破的。
劉表使者未至鄴城,蕩寇軍大部已受鄧季令南下,河內隻剩韓浩統新組之盤石軍。今河渾家口稠密,民皆有糧,不再是張楊時凋敝模樣,袁紹已起意謀奪為己用。
非隻劉和不從,謀臣們亦不依。沮授、審配、辛毗皆勸道:“明天子雖受製於鄧賊,卻未聞有失德事,私廢恐失名譽。明公若yù靖難,待滅公孫、平黑山,北地得安,再還是事結合諸侯齊往河南勤王,料鄧季兵少,如何能抗?當時名譽自高,卻不成行不臣之事!”
“遵旨!臣明rì便與眾臣合議,遷弘農王之墓!”
沮授點頭應道:“明公若難信,可先遣小部襲擾,一試便知!”
這支大漢最後的武裝,雖才剩萬餘士卒,卻有很多懦夫在內,鄧季命張遼、孫觀等且先分統,等帶回河南後再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