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女漢子係統[末世] - 第112章 城

第112章 城[第2頁/共4頁]

拓展了當代散文的審美範疇。

葉紫《古渡頭》《夜雨漂流的回想》長於鏤刻人物,襯托氛圍。

純熟利用口語文創作的典範。周到委宛中和順渾厚的氣質。匠氣。

《山中雜記》真率、超脫。

1“美文”和“言誌”

巴金《旅途漫筆》《短簡》《控告》揭穿暗中神馳光亮,樸實暢快。

於抗爭的小品文以外分出閒適、知識性的一脈。

2林語堂

1、“魯迅風”雜文

《錢塘江的夜潮》《太湖紀行》情思明朗。

簡明有文采,政論與藝術散文筆調連絡。從汗青和實際生髮,筆鋒鋒利。

5沈從文

1瞿秋白

2、《新青年》“隨感錄”作家群

初以沖淡為衣,小說和散文融會,重視意境。後尋求昏黃,墮入“廢名譽”。

《月蝕》《賣書》小我貧苦的遭際,向社會的悲忿呼喚。

2、朱自清

《鄉音》敘事抒懷散文。《落帆集》散文詩。

1、京派散文

1、刊物

3馮文炳

平實婉曲論述中咀嚼人生真味,以情動聽。另有寫景即物、紀實漫筆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綠》《荷塘月色》

艾蕪《流落雜記》《山中村歌》西南邊疆的浪漫風情,樸實清爽。

豐子愷《緣緣堂漫筆》赤子之心,佛理的滲入,夷易淡遠和悲憫之色。

《雜拌兒》《燕知草》《歡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1、周作人

寫景抒懷。對聲音、色采的靈敏感受,精密幽遠渾圓的意境。

《回籍》《回籍記》對社會貧富不均的激烈不平,滲入著豹隱思惟。

5、“語絲”派和“當代批評”派的散文

3、其他作家

1何其芳

《荔枝小品》平遠清雋的美學尋求。

《新青年》《莽原》《語絲》(後分化出“言誌派”)

梁遇春《春醪集》《淚與笑》英國漫筆的影響。懶惰的名流風采,標新創新。

瞿秋白《餓鄉紀程》《赤》中國陳述文學的先聲。

3徐懋庸

最熱情倡導詼諧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後創辦《論語》而分化。

鬱達夫《屐痕到處》《達夫紀行》清爽秀美,才情縱橫。

倡導抒發小我脾氣的“言誌”小品文。

李大釗鼓吹鼓勵性與散文詩的藝術連絡。《芳華》《新紀元》

期間的苦悶和希冀,迴盪起伏的悵惘。

《軍書》內容充分,筆墨沉著,筆力壯闊。講究煉句。

2、其他抒懷小品

慣用中西比較的目光看題目,多百姓性改革及傳統文明轉型的思慮。《談中西文明》

3吳伯簫

2麗尼

1、雜文的流行

1、“語絲”派

針對誇大文藝的社會任務的觀點,締造擺脫性靈,廣達自喜,蕭灑安閒的散文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