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蚍蜉傳 - 28左鎮(四)

28左鎮(四)[第1頁/共4頁]

有左良玉駐盛康鎮、趙當世駐穀城、陳洪範駐神仙渡,有著三方守在襄陽空中,張獻忠、羅汝纔等流寇倒也冇有再回湖廣,而是向西竄入竹溪、竹山等縣。但這些處所窮山惡水,也無多少油水,想來也留不住他們。有線報稱,西、曹二營下一步將往陝西轉移。陝西巡撫鄭崇儉防患已然,陝將賀人龍、李國奇等提早駐守陝東南的興安、平利,周到防備。

楊嗣昌怕熊文燦罪及舉主,遂自請領兵“率師南討”,彈壓賊寇。崇禎帝大喜,因為當初重用楊嗣昌與熊文燦,滿是他一意孤行,“撓群議而用之”,也盼楊嗣昌建功以塞眾口。故而與吏部尚書謝陛商討後,給楊嗣昌以“督師輔臣”之銜,並賜綢緞緋絹五百段、賞功銀四萬兩及尚方寶劍等等,“便宜誅賞”,寄予厚望。

陳洪範道:“咳咳,管他去哪兒呢,隻要不來襄陽府就成。”說著,略帶幾分自嘲彌補道,“隻要不在我老陳卸甲歸田前來襄陽府就成。”他受熊文燦保薦方能東山複興,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熊文燦罷免之事板上釘釘,他與楊嗣昌並忘我交,楊嗣昌用不消他,還兩說。

李境遇且非論,趙當世看罷第一封信,很有興趣。興趣點並不在於本身建功,而在為陳洪範邀功。陳洪範之以是惴惴不安一個很首要的啟事就在於一向貧乏軍功。如果能幫手陳洪範在楊嗣昌到來之前添一筆功勞,對保他留下大有裨益。

張任學罷官、左良玉奪印以外,七月尾朝中批下的文書涓滴冇有提及熊文燦的罪惡,一度讓熊文燦看到了一絲自保的曙光。然好景不長,八月初,崇禎帝命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楊嗣昌兼領兵部尚書督師,代熊文燦兼顧諸省剿寇事件。

郭如克在信中說他本帶兵剿李境遇,但見其人頗豪氣,與之對談,投機非常,遂化兵戈為財寶。李境遇請郭如克上山,呼之為兄。郭如克感受李境遇雖落草,但為人磊落、心胸忠義,便建議趙當世能夠拉攏一番。

趙當世說道:“兄長這說那裡話,楚北空中多虧兄長方能保持至今,以兄長之能,需求長鎮襄府。”

陳洪範是名利場中人,此次好不輕易起複,怎甘心再沉下去。即便他嘴上說的都是沮喪話,但暗中定不會善罷甘休,那宦海交結的老一套免不得要全使出來。

趙當世一樣表示不知情。本色上,公開裡,趙當世已派人去盧鎮國那邊訪問過很多次。熊文燦標兵,本另有薊州鎮遊擊苗有才一支。但此前清兵入塞,苗有才也和很多明軍一樣,赴京勤王,以後就冇再返來。以是現在隻剩盧鎮國與下轄的二千八浙江兵還在熊文燦標下聽用。熊文燦出事,盧鎮國冇有陳洪範那樣的人脈與資產,更是惶惑不成整天,迫於壓力,乃至有直接請辭的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