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文盲城主[第2頁/共4頁]
徐灝點頭道:“說下去。”
再說何謂賢?不是你說我說大師都說就是賢,必須有嚴格的軌製去製約,這方麵太龐大,但願你們能摸索出一個軌製來。”
徐灝冇說話,中國人永久都擺脫不了對地盤恒產的摯愛,而哪怕是產業化完成了,農業也是一個國度的核心命脈,簡樸一句話,冇有糧食吃,甚麼都是空中樓閣。以是參謀部和太祖天子的理念一脈相承,他冇有去辯駁,當然有所公允,但糧食耕地的首要性無庸置疑。
指著第四條的薄賦,徐灝對勁的道:“寫的好,窮奢極欲,雖儘天下之財猶不敷。抑私養民,稍捐耳目之好而不足。百姓足,君孰與不敷?富在百姓,雖有凶荒,不煩施助,可免流浪結聚,所省極多。能夠送到朝中諸公的手裡了,也讓他們批評一下。”
“是。”顧庶本年三十歲,暮年秀纔出身,從遼東軍校畢業後,因成績優良留校擔負教官,客歲被徐灝升為參謀長。
擔負朱巧巧客卿的周鵬婉拒了讓他退隱的美意,這些年把統統心血放在運營遼東上麵。
重農之道在於黜技能之民,絕娛玩之物,使天下非耕不得食,非織不得衣,則遊食之民,無益之工,莫不儘歸農桑。西山東海之曠土,莫不辟墾。則大家皆有恒產桓心,雖遇水旱饑謹,不為大害;即奸豪竊據,煽動住民,必無捨出產之樂而蹈萬死之途以應之者。安民弭亂之道,莫不由此。
徐灝皺起眉來,甚麼時候這喜好拽文的民風能消逝呢?看了眼排排坐恭恭敬敬,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的代表們。所謂開通民風就是一個笑話,運營遼東必須令出一門,乾綱專斷。
第三條是慎刑,特彆是最後一句的若一動重桎梏,輕罪重刑,使不幸而犯微過者,畏刑甚於畏法,乃至初而竄匿,繼而拒捕,大而嘯聚負偶,費糧勞兵,滋釀大患,可不慎乎!
“薄賦養民,誡保國消亂之正道也。說得好,說得好。”徐灝揣摩再三,學學滿清也不錯,提筆在上麵加了四個大字,“永不加賦!”
全部綱擁有五條。首曰修內,次曰理外。三曰出征,四曰臨敵,五曰還軍。
參謀長顧庶說道:“凡國將不國,皆是朝有佞臣,邊多勁敵,文官燒燬實學而習踏實,武將忽視策畫而貪怡樂。”
顧庶說道:“大多官員不過建議朝廷文德端淳,武備整睱,然後籌商其他。然我以為其失在上不鄙人,上麵如果能重振朝綱,上麵豈能不承其流?近些年聽聞關內文士輕經史而重詩書,館閣以吟詠為高,藝林以丹青為雅;吟詠則趨勢清談,丹青則流入纖巧,均與治道相背弛,無濟於國用。
凡民之性,常難定而易亂,奸民之念,每喜異以標新,趨勢不一,致治難堪。故凡異言異教煽動愚民者,必急去之。惟以禮義為教,綱常為尊,使農安於田,女安於機,士安於學,工商安於業,各安其事而不遷。為上者尤不成信重異端,惟古聖先賢勞瘁憂民之事常時宣佈,使民氣肺通達不雍。即有倡胡說於官方者,吾知聞之,必掩耳而走,袒臂而驅矣。心一力齊,何使而弗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