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反擊,還是樂不思蜀?[第1頁/共3頁]
彆的,那一帶的明軍軍戶也和大順的府兵戶一樣,紮根在鄉間,並且他們已經紮根二百幾十年了,已經構成了密如蛛網的軍戶宗族。
一開端的時候隻遷徙了1500軍戶入駐屯田,還收編了一些土司,厥後連續又遷入了一些軍戶,開端在那邊繁衍生息。而施州衛這個處所的地形有點獨特,是偏僻山區,明初的時候人丁很少。但是那邊的山並不高大,從高空俯瞰,就是密密麻麻的饅頭山,這些饅頭山之間,都是能夠開墾的坡地或穀地。彆的另有幾處很麵積很大的山穀盆地,都能夠開墾。
皇爺,這但是個可貴能夠反擊殘明朱賊的機遇啊!莫說取下全部施州衛,就是取下半個施州衛,也能張揚額大順的威名,同時吸引殘明的兵馬聲援施州衛,減輕北線的壓力。”
李來亨停下腳步,轉頭看著陳述這事兒的劉文秀,暴露了驚奇的神采,還說了一句讓滿朝文武都有點泄氣的話。
固然他暮年說過本身情願當劉阿鬥,可劉阿鬥當了四十一年的天子才“樂不思蜀”的,本身這才東平大興元年啊,如何就要“樂不思蜀”了呢?
“皇爺,額覺得出兵施州衛是個反擊的機遇,不過現在敵強我弱的大局已定,額們還是要做好最壞的籌算。”
“甚麼?現在另有人迎闖王?莫不是有詐吧?”
以是顧君恩所說的荊楚江湖豪俠敬慕的闖王就是李來亨了!
而施州衛的明軍比雲貴川的明軍更會守家,固然施州衛的地形並不算特彆險要,但是架不住施州衛的明軍特彆熱中於構築堡壘,並且施州衛的地形也能支撐堡壘戰——大量的小山包全都是構築堡壘的好處所,山下的穀底、盆地、坡地又能為堡壘供應充足的後勤援助。
不過施州衛的明軍也冇興趣打擊大順統治的萬州和石柱,以是兩邊的戰役就越打越冇力量了......到了共治十年後,明順兩軍在北線打得熱烈,施州衛這一帶的烽火卻垂垂燃燒,倒是兩邊的私運貿易暢旺起來了。
宋獻策道:“皇爺有所不知,被貿易司策動起來的江湖豪傑大多都在荊門路(私運線路)上討餬口的,都是心向大順的......”
施州衛不是一個淺顯的軍衛,而是一個以軍治民的軍民批示使司,是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所設。在洪武二十三年前,施州和施州衛是並存的,前者管民,後者管軍。但是因為本地的土司兵變,被彈壓後朱元璋就把施州變成了一軍衛統領下的軍管區。
闖王也是一份能夠換人乾的事情,第一代闖王是高迎祥,第二代闖王是李自成,第三代闖王是李過,第四代闖王就是李來亨——自李自成起,闖王和大順皇爺就連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