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密旨不密(140章的內容和139章發顛倒,已經更改)[第1頁/共3頁]
“平西伯,”馮元颺這時取出一個信封,讓人遞給了吳三桂,笑道,“這是太子殿下的親筆信,請您過目......太子叮嚀讓您先看信,看完以後,我們再談。”
“那豈不是要惹毛東虜了?”
吳三桂、王永吉和田存直三人都吃了一驚。當年的東江鎮在毛文龍的主持下但是插在東虜背後的一把尖刀!固然在陸地上打不過東虜的雄師,但是東江鎮的本據之地是海上的皮島,又依托海軍和沙船幫掌控了海路,能夠在冗長的遼東海岸線各處犯境騷擾。讓東虜非常難受,同時也恨東江鎮入骨。
田存直問:“是否要送定王去大沽口?”
“東江鎮?”
王永吉、田存直兩人都用一種酸酸的目光瞅著吳三桂雙手接過了朱慈烺的親筆信。
吳三桂皺起眉頭,“山海關這裡有五萬雄師,隨軍的家眷百姓數十萬,吳某不能丟棄他們,隻帶仆人南下登萊......這上策,非不肯,而是不能也。”
馮元颺還是不答腔,隻是道:“山海關這裡的狀況太子殿下還是不大抵味,你們不如出小我,跟著老夫一同浮海南下,劈麵去和太子殿下分辯吧。”
王永吉道:“平西伯是主將,不能分開山海關......不如就讓下官走一趟吧?”
“那就行中策吧,”馮元颺拈著髯毛,“現在是流寇和東虜相爭,山海關這裡有五萬雄師,又有關山之險。想必虜賊兩邊都不會主動招惹關寧雄師的,靜觀應當是可行的。”
吳三桂本了就挺大的眸子子現在都快趕上銅鈴了!
一門二國公再加一個皇後,可就趕上徐達的子孫了......
如許一來,還如何和談?如果不能和東虜媾和,大明還是會陷在虜賊之間,還能有甚麼前程?
東虜窺視中原已經有十幾年了,且兵強馬壯,遠勝官軍和流寇,一旦占有由遼東入口的捷徑山海關,那可要反客為主,圖謀中原了。
上策當然立馬帶著吳氏仆人浮海南下。沈廷揚手中有一百多艘大海舟,兩萬擺佈的人馬要運走並不困難。吳氏仆人加上家眷,如何都不會超越兩萬人的。隻要吳三桂情願走,隨時能夠將他們運往登萊。
吳三桂道:“可山海關這裡的軍民人數稀有十萬,每日耗損驚人,關上所存糧草隻夠三兩月之需,吳某該如何應對?”
中策則是吳三桂扼守山海關不動,不要主動反擊,也不要引東虜入關。儘管卡住山海關咽喉之地靜觀虜賊相鬥,等東虜擊破流賊,攻破北京以後,再共同朝廷的雄師設法規複京師。事成今後,朝廷將會南遷應天,北直隸之地就交給吳三桂留鎮,朱慈烺還會封他當燕國公,子孫世襲北京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