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印度大順帝國[第1頁/共3頁]
軍使派到了駐紮楚雄的大明陸軍第17師軍中,第17師的師帥曹得勝(曹友義之子)見了李繼成的軍使,看了軍使帶來的國書。當即就寫了軍報,讓人連夜給朱太子送來了。
但隻如果封建軍戶,不管是大順的還是大明的,就一準想要騎在勞動聽民頭上作威作福!而騎在勞動聽民脖子上作威作福的這群封建兵,又一準會因為生孩子太多,被“丁餘題目”所困擾。
不得不說,大順朝在四川、雲南二十多年的統治固然以失利告終,但是卻極大竄改了四川、雲南的民風,培養出了一代尚武好勇的川人滇人。
而這一次的平滇之役打到現在,固然冇有打過甚麼硬仗,但是地盤和民戶還是搶到了一些。以是昆明的街頭,這個時候滿盈著悲觀的氛圍。
而“丁餘題目”,既能夠摧毀軍戶的經濟根本,又是軍戶製的擴大動力——如果冇有“丁餘”,老爺當得好好的,誰情願背井離鄉去打天下?
因為跟著朱和幸、沐天波、馬萬春等人入滇的並不都是“997”的新軍,另有很多拖家帶口要過日子封建軍戶。這些人帶著家眷開進四川,一部分已經在昆明、武定、曲靖、尋甸、楚雄、溦江等六府分派了地盤,開端一批批的分開昆明,去各地安家落戶了;不過大部分人還冇輪到分地,都堆積在昆明城內和昆明城四周的幾個大莊子內裡。
除了一個穩字,朱和幸用兵還講究一個周到籌辦。軍事、政治、經濟,乃至另有交際......各方麵都籌辦充分,把各種困難都考慮出來。然後再穩紮穩打的碾壓敵手!
而不管分了地盤的軍戶,還是待分派的軍戶,都有不弱的消耗才氣——前者已經領了安家費,得在昆明城內大采購,然後才氣去安家落戶;後者則是按月拿著足額的軍餉軍糧,充足讓隨軍的家眷過得相稱津潤。
隻不過他們不是大順的府兵,而是大明的軍戶!
李定國搖點頭,“但是李繼成自稱是印度大順帝國的天子!”
街頭偶爾有馬隊顛末,馬隊上麵的騎士都是短衣輕甲,肩背火槍,一副在酷熱地帶兵戈的裝束。馬蹄鑾鈴響過,那些正在逛街的軍戶家眷全都扭頭張望,投去了等候的眼神。誰都曉得,這些黑槍馬隊不但承擔著疆場窺伺的任務,並且還兼任塘馬,在雲南火線來往通報動靜。
“這個有甚麼古怪的?”朱和幸問,“仗打到現在這個份上,他們底子贏不了,乞降也普通啊!”
聽到這個陳述的聲音,在五華宮內對弈的兩人都不約而同扭過了頭,本年已經五十多歲的李定國將手裡一個棋子丟進棋罐子,然後就一伸手接過了阿誰匣子。
當帝國主義當然不好的,可不當帝國主義,莫非還當半封建半殖民地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