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英吉利來給大清國進貢了[第1頁/共3頁]
大明崇禎十七玄月末,朝鮮,漢陽。
金自點是朝鮮海內主和派的頭頭,大投降派一個!不但本身投降,並且還讒諂了很多斥和的忠臣,以是在大家都在背後罵他是大奸臣。
不過讓李倧稍許感到欣喜的是,在朝鮮軍民的儘力防備下,倭寇一時找不到能夠入侵的縫隙。以是直到現在,朝鮮南邊本地各地還算安然無事。
“大王殿下!”烏紗蟒袍,看著和明朝官員一樣的金瑬趕緊大聲解釋道,“此次來訪的夷船自稱是來自紅夷英吉利國的,來港的目標是想通過我國向大清國進貢英吉利國特產。”
不過綿長的朝鮮王國卻向來冇有光輝強大的時候,一向就是如許半死不活的在混日子。即便是作為一國之都的漢陽城,也到處透著窮算的味道。
“紅夷人有甚麼了不得的特產?”李倧不耐煩地說,“大清是天朝上國,甚麼好東西冇有?會喜好紅夷人的特產?”
甚麼?特產是紅夷大炮?李倧這下可冇主張了——紅夷大炮但是大清攝政王最喜好的東西啊!你如果攔著不讓紅夷人進獻,那還了得?轉頭攝政王發怒了,朝鮮王國冇準就給滅了。
金老頭聽著大王的責備,也是連聲感喟——朝鮮王國的將士就是無膽怯噤之輩啊!這有啥體例?朝鮮王國事兩班天下,要想繁華就得是兩班出身,還不能是庶孽(庶子和私生),必須是苗正根紅的嫡子。隻要兩班出身的嫡子,通過科舉測驗,才氣有比較好的宦途。其彆人就隻能在底層掙紮......這麼個彆製下,軍隊能打纔是怪事兒呢!
以是朝鮮國王李倧當了二十幾年的大王,愣是冇有攢夠修複昌德宮的那點錢。是以李倧隻能退而求其次,籌辦用拆東屋補西屋的體例,拆了光海君在仁王山腳下製作的仁慶宮,將仁慶宮中還能操縱的殿宇拆建到昌德宮中,如許就能省下一大筆質料錢了。
看著騎士們遠去的背影,漢陽城的百姓又一次把心臟提到了嗓子眼兒。
上了年紀的白鬍子老頭領議政金瑬羅羅嗦嗦的奏報纔到一半,年過五十,邊幅堂堂,看著很像一個名君的李倧就冇了耐煩,嚷嚷著打斷道:“甚麼?紅夷國的船?為甚麼不擯除?我國向來閉關鎖國,不歡迎夷倭洋商前來貿易!莫非駐紮仁川的龍虎營將士都是無膽怯噤之輩嗎?”
可李倧的心還冇寬上幾日,一個讓他始料未及的動靜就從仁川港傳來了。
“好吧!”李倧點點頭,“就照左議政所奏之策辦理吧!”
李倧歎了口氣,心說:看來還是這個奸臣靠得住啊!
不朝鮮王國也不靠軍隊保持局麵,靠的是“事大國”,也就是抱大國的大腿,先是大明,現在是大清。以是此次龍虎營的將士不敢擯除進入仁川港的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