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由小學生引出的黨爭[第2頁/共3頁]
從南京實書院辦起來的格致京書院,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為這所還冇開張的貴族小學培養小學教員——自打洪興二年初開端,格致京書院就開設了三門新的課程,一門是《小學數學》,一門是《小學法語》,另有一門是《小學技藝》。這不就是將來的小學課本嗎?並且此中的《小學數學》還是朱慈烺親身編寫的,可見朱天子對小學教誨的正視。
但是不管去吏部考還是去吏司考,最多隻能獲得一個從九品的小官,如果考得不是很好,又想入仕,那就隻能爭奪當個不入流的吏。
......
而四公子中的另一人侯方域並不在場,侯方域和他們仨已經不是一起人了!
“父皇記錯了,”朱慈烺笑著搖點頭,“本朝年年都開科取士,隻是冇有了進士科,而改由舉人入仕罷了。”
他如許的人,當然是同意辦黌舍、廢科舉的......現在天在溫泉伯錢謙益的宅邸中集會的這些前複社成員,現在的東林黨南人派的骨乾,都是反對廢科舉的,並且都對朱慈烺的辦學線路有點定見。
這幾個士大夫本來在研討“漢史”,說的是光武複興以後重用南陽豪強、河北豪傑的得失......但是此中一個被稱為“密之”的年近四旬的讀書人,卻一時說走了嘴,提及了“本朝”,頓時就有人打斷了他的話。
打斷他的人是崇禎十八年恩科的進士陳貞慧,東林黨魁陳於廷之子,複社四公子之一。現在官拜禮部同文館主事,主管翻譯西洋各國的冊本文稿。
如果再細想一下,今後大明的宦海會不會構成“貴族小學——貴族中學——格致大學、陸軍講武堂、海軍書院——中初級文武官僚”的升官線路?
錢謙益固然是伯爵,也是克難功臣,但他的門人後輩多是布衣墨客——說是布衣,但也不成能是勞動聽民,而是所謂的士大夫地主。
所謂都知進奏院使就是藩鎮的“駐京辦主任”,在南京宦海中的職位特彆,以是也比較敢說話。
昔日複社四公子中的冒襄也在這座小樓當中。冒襄也是崇禎十八年的進士——趕了個末班進士,官運也算不錯,現在是格致京書院的副司業(副校長)。
對於冇有“克難”功臣號的臣子,那就冇底了,大明朝冇他們的股分!以是每年都有一小部分人被降成了老百姓!這官啊,真是不大好當!
“是啊,自光武帝即位,科舉就停辦了,舉人功名也冇有了,連秀才也不取了......讀書人想要退隱,隻能考個微末小吏,然後漸漸蹉跎!”
如許的線路一旦構成,那今後布衣墨客另有甚麼前程?莫非一輩子在微末小吏的位子上蹉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