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從軍行[第1頁/共4頁]
倒是蕭瑀聽了蕭銑的論調以後,反而大生知己之感,對這個曾經做過本身一陣子門生的侄兒非常讚美。
除了蕭氏家屬以外,對蕭銑被楊廣降職反應第二敏感的,反而是宇文述一閥。宇文述現在已經總掌朝廷兵權調劑,此先對於楊廣委任蕭銑作為來護兒的行軍監軍還是非常顧忌的——宇文閥這幾年算是已經綁在了齊王楊暕的戰車上了,而齊王素不善蕭銑,宇文述和宇文明及父子在有能夠不著行跡不留把柄的環境下天然要儘能夠阻擊蕭銑參與兵權。
“大丈夫有所為有不為,見天子遭人矇蔽,便當挺身直言,即使見黜,也在所不吝。唯有不在其位,方能免除己身之責。”
路上顛末黎陽時,蕭銑傳聞四周又有一股賊軍投奔了河北第二號大賊頭高士達,固然隻是一股兩百人的小人馬,但是在朝廷的邸報上倒是影響不小——啟事是此次投賊的已經不是淺顯冇飯吃的平頭百姓了,而是軍隊裡的中級軍官。襄國郡的一名旅帥,帶領麾下兩百個府兵,成建製反出軍隊順從參軍征討遼東,投奔了高士達。而那名旅帥,便叫做竇建德。這也是隋軍當中有記錄的中級軍官帶領部屬本部府兵成建製主動降賊的最早記錄。
當然了,宇文閥的明哲保身害人不成損己心機在這件事情上起了高文用,但是這毫不是全數的啟事。更首要的是,“宇文閥一向在挨近齊王楊暕”這個政治本簽,是幾年前楊昭剛死時貼上去的。楊昭身後冇幾個月,楊廣的一名側妃蕭貴嬪(也姓蕭罷了,但是和蕭皇後冇有直接血緣乾係,也是出於蘭陵蕭氏)為楊廣生出了第三子楊杲。
高句麗還冇開端打,軍隊已經亂象叢生。
也就是說,根基上高句麗與隋朝交界的道也好或者是本地的道也好,在出征之前楊廣名義上就已經分派好了其征服者。而高句麗的行政區劃中,“道”固然已經是最高一級的了,但是考慮到高句麗的國土範圍,一個道也就相稱於隋朝的一個郡罷了。
……
大業七年正月裡——也就是幾天之前,楊杲剛滿三歲的時候,楊廣就給這個小兒子加封了趙王的封號。如此一來,彷彿此前作為楊廣僅存獨子的齊王楊暕入主東宮的遠景也冇那麼板上釘釘了……
而蕭鉉蕭钜蕭鈞三兄弟裡頭,蕭鉉最大,本年已經快三十歲了,本來也是在朝中擔負散官。但是自從大業三年他父親前西梁末帝蕭琮死了以後,他這一脈被楊廣顧忌的桎梏彷彿也鬆弛了;厥後河南要地出了盜賊以後,蕭鉉得了襄城郡通守的職務,到外埠上任去了。襄城就是當代的許昌潁川之地,也是汴洛關鍵。
蕭钜蕭鈞二人在仁壽年間都還冇成年,天然冇有官職。蕭钜比蕭銑還小六歲,本年方纔及冠,在朝中擔負太子內率的侍衛官職,屬於官品不低權力很小的清貴閒職,現現在東宮虛位楊昭死了兩年多楊廣都冇新立太子,以是東宮各率的武官就更是權勢難堪了;蕭鈞才十七歲,也是處境相若。他們的父親蕭珣固然還健在,不過已經年過五十,空留了一個爵位後早早退養在家——對於老一輩的在西梁亡國之前就已經擔負過要職的西梁宗室,楊廣還是要防備一輩子,一向防到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