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從軍行[第3頁/共4頁]
大業七年正月裡——也就是幾天之前,楊杲剛滿三歲的時候,楊廣就給這個小兒子加封了趙王的封號。如此一來,彷彿此前作為楊廣僅存獨子的齊王楊暕入主東宮的遠景也冇那麼板上釘釘了……
……
倒是蕭瑀聽了蕭銑的論調以後,反而大生知己之感,對這個曾經做過本身一陣子門生的侄兒非常讚美。
但是,幸虧蕭銑觸怒楊廣被降職一事適時地產生了,宇文述一看蕭銑好歹是從正四品降到了正五品,並且也冇資格遵循本來的打算擔負監軍,隻是擔負行軍司馬。是以宇文述也就不為己甚,冇有再吃相太丟臉連這個任命都要阻擊。
除了蕭氏家屬以外,對蕭銑被楊廣降職反應第二敏感的,反而是宇文述一閥。宇文述現在已經總掌朝廷兵權調劑,此先對於楊廣委任蕭銑作為來護兒的行軍監軍還是非常顧忌的——宇文閥這幾年算是已經綁在了齊王楊暕的戰車上了,而齊王素不善蕭銑,宇文述和宇文明及父子在有能夠不著行跡不留把柄的環境下天然要儘能夠阻擊蕭銑參與兵權。
本來楊廣還籌算設置監軍一職,不過厥後因為蕭銑的變故,監軍便缺位了。幸虧楊廣也不感覺這事兒多首要,冇有監軍也就算了。臨時給行軍司馬蕭銑和行軍長史崔君肅下旨,增其權益,讓二人分權分攤了監督海陸軍去處的任務。
……
四十軍順次出征,從仲春十二這天開端,每日起行一軍,足足花了四十天賦全數完成解纜,先頭第一軍已顛末端遼西走廊的柳城(後代的東北關鍵錦州)時,第四十軍才方纔分開涿郡。前後行軍戰線竟然拉開了足足一千多裡地。一時之間,直到涿郡為止的運河上,乃至涿郡以北的陸路門路上,牛馬驢車和士卒民夫絡繹不斷,幾近如同舉族遷徙普通壯觀。
當然了,宇文閥的明哲保身害人不成損己心機在這件事情上起了高文用,但是這毫不是全數的啟事。更首要的是,“宇文閥一向在挨近齊王楊暕”這個政治本簽,是幾年前楊昭剛死時貼上去的。楊昭身後冇幾個月,楊廣的一名側妃蕭貴嬪(也姓蕭罷了,但是和蕭皇後冇有直接血緣乾係,也是出於蘭陵蕭氏)為楊廣生出了第三子楊杲。
路上顛末黎陽時,蕭銑傳聞四周又有一股賊軍投奔了河北第二號大賊頭高士達,固然隻是一股兩百人的小人馬,但是在朝廷的邸報上倒是影響不小——啟事是此次投賊的已經不是淺顯冇飯吃的平頭百姓了,而是軍隊裡的中級軍官。襄國郡的一名旅帥,帶領麾下兩百個府兵,成建製反出軍隊順從參軍征討遼東,投奔了高士達。而那名旅帥,便叫做竇建德。這也是隋軍當中有記錄的中級軍官帶領部屬本部府兵成建製主動降賊的最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