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漢王郴縣祭義帝[第1頁/共3頁]
楚國義帝渡水身亡的事情未過量久,天下皆知,秦君胡亥更是喜不自勝,當即調集群臣,商討伐漢之事,畢竟劉邦沉寂太久,也該小試牛刀了。
張良非常同意劉邦所言,便不再多說,此為大觀,然天下局勢,瞬息萬變,總而觀之,事在報酬。
扶蘇現在立在殿內,神情略微恍忽,在他看來楚國義帝身亡,遠在江東,最多算是楚國自家的事情,諸王自行處理便可,無礙於秦國之事也。
氛圍刹時難堪,胡亥見狀,略顯欣喜地說道:“王愛卿此舉朕不思疑,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分身,本日內史前去,至於儘忠還是儘孝,朕都不會怪他,忠臣可流芳百世,孝子亦可延綿先人,二者皆是美德,有何好說。”
王陵聞言大為打動,當即再拜道:“陛下真乃明君也,微臣定不負所托,必回鹹陽以呈情勢!”
胡亥聞言,略微點頭,然卻又辯駁道:“話雖如此,然義帝畢竟是天下之主,生時吾等不從,今已滅亡,當前去祭奠也,諸位覺得如何?”
“然戰略雖良,吾所憂者,有二也,其一,秦國不攻楚反攻漢也,其二韓信在燕國邊陲,齊燕乾係甚好,恐不出兵襲彭城,需高人前去遊說也。”
諸事議定,胡亥親身為王陵送行,實在貳心中也不放心王陵,但是為了顯現出帝王的胸懷,也隻要如此,況王陵乃是劉邦舊友,如果見麵,諸事可循序漸進,倒也不失為一條良策。
“大王賢明,為今之計,還需發喪義帝,昭告天下,以明公理!”
現在已經身為漢王,自是想稱漢帝,張良見說,略作考慮道:“大王若得天下,需得民氣,欲得民氣,需安葬義帝,如此江東萬民天然歸附,項莊乃是無用之輩,今守會稽,遲早有失,大王可結合共敖,為義帝報仇,攻打會稽,此為一也。”
“大王來迎,吾心不安也。”張良有些謙善地說道,劉邦見狀,直接挽手邀張良下榻,宮人亦是忙備茶水,蕭安在旁無事,便施禮退下,措置政事去了。
“此言正合朕意,諸君勿言,隻是不知派何人前去記念最為穩妥耶?”胡亥有些無法地說道。
“先生莫非不知秦楚媾和,故而不會攻打楚國,然九江陣勢險要,其若來,楚國若懺悔盟約順勢攻打秦,雖背盟,然可傷秦之根底,殊不知行刺義帝已經不仁,何況乎背信棄義也?”
“若能巡遊四海,何故在乎半壁江山,還請先生教我。”劉邦非常謙善地說道。
郴縣間隔皋城不遠,劉邦儀仗擇日出發,而現在的郴縣另有很多楚軍,不過都是楚霸王賬下的人,今聽聞漢王率軍前來,皆各自散去。
楚國大部分官員幾近全數都在郴縣,漢王前去,全數授任與處所,漢王亦是白衣黑袍親身為義帝哭靈三日,然後下葬郴陵,後又守陵七日,諸事安妥,又命人下詔,頒佈天下,以示民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