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北城局勢略不穩[第1頁/共3頁]
當日衡山使者謝過劉邦,便與吳苪向著衡山趕去,精兵五千,不敢有任何違背之意,吳苪心中自是竊喜,給出兵馬便有出頭之日。
大殿以內,劉邦坐於首位,衡山使者神采略顯無法地施禮,隨即便將共尉的求救帛書呈給了劉邦,表示其決計。
趕緊繞道來到蕭何麵前,有些不悅地說道:“蕭何,本王覺得汝乃謙謙君子,何至於行此事也,熊大夫乃先帝舊臣,又是皇室中人,捆綁至此,未免無禮,還不快快鬆綁,本王不予究查,若還是這般,本王便遣你回P縣。”
張良神情慎重,非常當真地說道:“出兵便可,何必多言,吾當初諫曹參,本日亦諫曹參,盧綰可謂副將,率兵再往衡山,可解諸事。”
兩位使者早已語無倫次,不知所雲,劉邦在被騙即擺手道:“汝等莫要這般,本王出兵互助便是,吾與共敖乃老友也,豈能不助其子也。”
張良隻是點頭,“事已至此,此番挽救足矣,何來他言。”劉邦遂不在多問,即命曹參盧綰出兵五千,抗秦防吳!
吳苪在旁,當即出列道:“兩位不必這般,某乃義帝之臣,今義帝骸骨尚在郴縣,怎容秦人隨便踩踏,大王已備好兵馬,馬上便前去衡山互助!不必憂心!”
劉邦聽罷,心中大怒,竟一腳將熊奎踹開,“囚禁城中,老死不成出城!”隨即換了一身便衣,與蕭何通往張良府上,以求處理之法。
“哎,相國本日為何如此胡塗,那吳苪乃是義帝身邊寵臣,曾為長沙王,君莫非不知衡山之地本來歸於長沙,自義帝身亡,吳苪整天在府上,本日俄然主動請纓,欲要前去衡山,此意昭然若揭,大王對此非常信賴,竟任由其為之,必成大患!”張良神采飄忽不定地說道。
“先父創業未半,留千裡之地與子,吾前後所恐,唯有秦強,今之始料未及,亦是小子之失誤,漢王與父同事楚地,理為同僚,情為同親,況衡山乃九江流派,唇亡齒寒,漢王當自知也,不為情麵亦可為邊陲安寧也。”
“五千兵馬,能成事乎?”蕭何再次低聲問道。
這會兒張良正在品茶讀書,見劉邦倉促前來,便知吳苪的事情已經被其曉得,然張良故作茫然道:“大王來此,所謂何事耶?”
漢王略微擺手,常侍便將帛書遞到劉邦手中,其言曰:“衡山王共尉拜九江漢王彆來無恙,自從父薨,衡山劣寡,無人發問,本欲相安各國,何如秦自恃恒強,數日調撥,未見其功,反見其蠻,今多承司馬氏,方使得衡山自保,煢煢朝夕。”
“吳苪懷有貳心,率我五千人馬,欲以衡山為流派,為之何如?還請先生教我。”劉邦非常孔殷地問道。
兩位使者聽聞此言,方纔止住淚水,非常當真地說道:“且如君言,行事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