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鎖記(8)[第3頁/共6頁]
米耳先生這座屋子,歸了梅臘妮,便成了廟產,是以修道院裡撥了兩個姑子在此看管,聞聲梅臘妮一世人等來到,迎了出來,笑道:“把肩輿打發還去罷,今兒個就在這兒住一宿,冇甚麼吃的,雞蛋乳酪卻都是現成。”梅臘妮道:“我們也帶了火腿燻肉,吃雖夠吃了,還是歸去的好,明兒一早有神甫來做禮拜,聖壇上是我輪值呢,隻怕趕不及。”姑子們道:
梅臘妮道:“我們要去就得去了。”當下丁寧眾尼僧一番,便喚花匠點上燈籠相送,三人分花拂柳,繞道向米耳先生家走來。門首早有仆役迎著,在前指導。黑影裡咻咻跑出幾條狼狗,被仆役一頓呼喊,中間走出人來將狗拴了去了。米耳先生換了晚餐服在客室裡等待著。一到,便奉上三杯雪梨酒來。梅臘妮吃了,自到廚房裡顧問去了。這裡米耳先生與霓喜一句生,兩句熟,但是談不上兩句話,梅臘妮卻又走了返來,隻說廚子統統全都明白,不消在旁監督。米耳先生曉得梅臘妮用心防著他們,一時也不便支開她去。
姑子們笑道:“奶奶你不曉得,為了防強盜,駐紮了些印度巡捕,這現在我們又得防著印度巡捕了!”
他叮嚀仆役把鋼琴上古銅燭台上的一排白蠟燭一齊點上了,向梅臘妮笑道:“我們來點音樂罷。好久冇聞聲你操琴,想必比前更加長進了。”梅臘妮少不得謙遜一番。米耳先生道:
“夜晚下山,恐有不便。”霓喜道:“路上有巡警,還怕甚麼?”
肩輿顛末新築的一段平坦大道,一起上鳳尾森森,香塵細細,隻是火食希少,林子裡一座棕玄色的小板屋,是差人局分所,窗裡伸出一隻竹竿,吊在樹上,晾著印度巡捕的紅色頭巾。那滿坑滿穀的淵淵綠樹,深一叢,淺一叢,太陽底下,鴉雀無聲,偶爾撥剌作響,是采柴的人鑽過了。從樵夫頭上望下去,有那蝦灰色的小小的香港城,有海又有天,青山綠水,觀之不敷,看之不足。霓喜卻把一方素綢手帕搭在臉上,擋住了眼睛,道:“把臉曬得黑炭似的。歸去人家不認得我了。”又鬨樹枝子抓亂了頭髮,嗔那轎伕不看著點兒走,又把鬢邊掖著的花摘了下來道:“好烈的日頭,曬了這麼會子,就乾得像茶裡的茉莉。”梅臘妮道:“你急甚麼?到了那兒,要一籃也有。”另一個姑子插嘴道:“我們那兒的怕是日本茉莉罷?黃的,冇這個香。”又一個姑子道;“我們便冇有,米耳先生那邊有,也是一樣。”梅臘妮道:“多數他們家冇人在,說是上莫乾山避暑去了。”霓喜伸直了兩條腿,偏著頭打量她本身的腳,道:“一雙新鞋,才上腳,就給踩臟了,育嬰堂裡那些孩子,一個個野馬似的,你們也不管管他!”又道:“下回做鞋,鞋口上不鑲這金辮子了,怪剌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