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清和 -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第1頁/共7頁]

道衍和尚又說道:“此行遇不解,可向沈批示麾下孟十二郎問策。”

吳高被放逐,遼王被召至南京,遼東的流派永平隻留楊文駐守,燕王不急著脫手了,隻派譚淵帶兵逼近,等他從大寧借兵返來一舉可下。

獨坐時,對比燕王造反的勢頭和天子本人的言行,耿炳文經常慨歎,一樣是洪武帝的子孫,不同如何就這麼大呢?

“卑職聞聽楊文不滿吳高已久,將函件對調應很有效果。”

“來人!”

朱高熾拍著胸脯包管,必然守好城池,等候父親返來。衝動之下,還說出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如許不吉利的話。

徐輝祖不說話,身上淩厲的氣勢有增無減。

“兄長真是看得起小弟。兄長莫非健忘了,小弟同黃翰林話都冇說過幾句,曾禦史在兄長麵前都不假辭色,又怎能同小弟有友情?”

“小弟不敢忘。”徐增壽說道,“父親也曾教誨不要做趨炎附勢,自掃門前雪,六親不認的小人。長興侯同父親是故交,朝廷隻令長興侯賦閒,並未治他的罪。小弟不過以長輩之名登門就教兵法,從不言及政事,想必天子那邊也是一清二楚,兄長又有甚麼可擔憂的?”

不過,建文帝又在心中重重記上徐增壽一筆,籌辦發給徐輝祖號令也臨時壓了下來。

坐回到椅子上,燕王墮入了深思。即便起兵造反,他也冇健忘防備草原上鄰居。和侄子爭奪皇位屬於內部衝突,萬一讓韃子趁虛而入,就算坐上皇位,百年以後也冇臉去見老爹,厚著臉皮湊上去,怕是還會被老爹狠抽一頓鞭子。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李景隆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後輩,受他倚重的部將,自但是然都帶著同類的氣味。金玉其外敗絮此中,好諛喜佞,小人之流。

明白了這一點,耿炳文才禁止兒子和兒媳婦設法為本身討情。

徐輝祖捏緊拳頭,“你誠懇說,長興侯被彈劾一事是否同你有關?”

“世子如何?”

魏國公府內,剛從長興侯府返來的徐增壽被徐輝祖攔住了。

見麵了,徐增壽冇說其他,隻向耿炳文就教兵法策畫,既不言朝廷諸事,也不談燕王靖難,故意人削尖了腦門探查,也查不出那裡不對。

不再口稱四弟,顯見徐輝祖是真的活力了。

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瞿能和盛庸發明本相後的表情,隻能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長隨瞪大雙眼,鮮血從口中不竭湧出,用力抓住徐增壽身上的團領常服,繡在胸前和肩頭的團花彷彿成了噬人的巨口,扭曲著伸開獠牙向他撲來。

不過,這些現在都和他無關,想再多又有何用。

兄弟倆在書房中對峙很久,徐輝祖歎了口氣,神情間有些蕭索,“四弟,莫要健忘父親教誨的忠君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