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日 第十章 築路行動[第2頁/共5頁]
1928年3月1日,德芬兩國簽訂《赫爾辛基密約》,也便是《德芬攻守聯盟條約》。
這類戰艦的前半部分和淺顯的重巡洋艦並無辨彆,2座雙聯裝55倍徑203毫米炮塔中規中矩地安插於主艦橋火線,但是在煙囪以後職位置。
以往的後艦橋、後主炮卻被航空母艦上纔有的船麵所代替!略高於戰艦乾舷地船麵約有60米長、25米寬。看不到機庫,但船麵上老是停著幾架上單翼的水上飛機,並配有兩座用於飛機騰飛的彈射器。
2月尾。分開了母港將近一年時候的德國承平洋艦隊重新返回到了位於遠東的膠州灣,由馬克西米利安,馮.施佩水兵大將批示的這支艦隊可謂是臉孔一新,軍港船埠上地觀眾們無不為那些火力強大、身姿雄武的新戰艦喝采。艦隊中原有的3艘新式裝甲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瑟瑙”號和“萊比錫”號全數退呈現役,施佩的旗艦換成了鼎鼎大名的“薩洛尼卡”號戰列巡洋艦,該艦滿載排水量37萬噸,裝674座雙聯裝45倍徑350毫米炮,裝甲防備和內部佈局將持續德國水兵一貫的氣勢――正視儲存才氣,采取小隔艙、重重設置水密門、炮塔內彈藥分置。
大洋州的淪陷固然讓辰天和德國振甫感到些許絕望,但澳、新和不列顛誌願軍能夠在強大的日軍麵前支撐如此之久已屬不易。在澳、新政要逃亡不列顛王國以後,辰天授意羅伯特一世和不列顛當局答應他們在不列顛征募誌願兵,並持續向他們供應資金和兵器援助。
在3月尾之前,1500萬歐洲馬克的資金、10萬支m1903步槍、500挺劉易斯機槍、200門大炮和2000萬槍彈、200萬枚手榴彈、20萬枚地雷、2萬發炮彈從德國運抵土耳其的梯弗裡斯省,這些都是德美戰役中從美國人那邊獲得的戰利品,德國的決策者彷彿早已替它們安排好了歸宿。
在從大洋州打劫大量礦產品資的同時,日本當局為了推行本身的殖民統治而采納了一係列殘暴的高壓統治政策,為了共同這類鐵與血的統治,日本陸軍不得不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長駐10餘萬軍隊,為了製止外洋的兵器運入,日本水兵無法將本國近1/3的輕型艦隻用於鑒戒和封閉澳大利亞本地,這類分兵四海的局麵提早為此後的崩潰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