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日 第四十三章 飛機墳場[第1頁/共5頁]
“陛下,戰果顯赫啊!這鑒戒雷達公然闡揚了龐大的感化,在雷達、作戰批示部與戰役機、空中防空軍隊之間建立直線聯絡讓我方的防空作戰效力大大晉升!本來遵循我們與日本人的戰役機機能、飛翔員程度推算戰損比率在1比2到1比3之間,現在竟然達到了1比9!”
按照德國兵工部分統計,日本先掉隊口了戰役轟炸機型地天空III、天空IV以及天空戰機120多架。而豆剖中國東北的奉係軍閥也入口了約莫40架,這些飛機在很長一段時候是遠東的首要空中力量,而日本的三菱重工、中島飛機在1920年之前也以仿造德國軍用飛機為主,直到1921年才由三菱重工研製出了第一種真正的國產戰役機――陸軍八一式戰役機,這是一種雙翼單發單座的戰役機,設備兩挺7.7毫米機槍,最高時速260千米,在當時的遠東乃至全部亞洲和承平洋地區都算技術一流的軍用飛機,不過此時德國的全金屬單翼戰役機已經投入利用;第二年。中島飛機公司又研製出陸軍八二式輕型轟炸機,該機為雙翼單發雙座佈局,可載三枚100公斤航空炸彈或是一枚250公斤炸彈,最大航程達到780千米,與當時美國最好的轟炸機機能相稱,但於德國的道尼爾101型轟炸機比擬卻相稱一段差異。
在空中上,以土黃色為主色彩的日本步兵已經推動到了德軍第一道主防備陣地火線,但是他們在那邊遭到了德軍狠惡炮火的阻擊而進步不得,小口徑野戰炮對於鋼筋混凝土修建並且具有地下掩體和埋冇所的堅毅防地無可何如。重炮又一下子運不上來。日軍的火力保護隻能依托不時飛來的轟炸機,但是固然日本戰役機竭儘儘力卻仍然難以確保己方轟炸機的安然,在德軍陣地四周。一堆堆燃燒著地殘骸多數是日軍的轟炸機和戰役機,有些已經燒得臉孔全非,有的還能看出大抵表麵。這此中雖有很多先進的單翼機,但也不乏雙翼單發的轟炸機,經資深的德國軍官和老兵辯認,這內裡竟有好些德製的天空係列軍用飛機及其仿造機型。這幾種戰役機和戰役轟炸機曾在1914-1915年的大戰期間多量量出產,戰役結束以後一部分轉為民用,更多的在戰後數年間連續向盟國和友愛國度出口,日本就是此中一個首要入口國。
經曆了一個喧鬨的下半夜以後,庫頁島倦了,島上的一座座軍用機場倦了,守島的2萬多名德軍官兵也倦了。中高空的戰役結束以後,那一架架身軀龐大的重型轟炸機才得以有驚無險的返回空中,如果日本航空軍隊此時再來一次打擊,恐怕德國空軍的喪失就要增加很多了。固然如此,因為油料和機器毛病等啟事提早降落的35架道尼爾III型轟炸機還是在空中或是空中遭到日機的進犯,此中3架在倉猝降落時墜毀,另有12架受損較為嚴峻,剩下的多數受了一些重傷,團體而言,日軍航空軍隊的此次反攻獲得了比本土防空好的多的結果,但是也支出了相稱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