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青少年不可不讀的18本國學經典 - 第13章 1 如果心是靜的,一切隨之安寧

第13章 1 如果心是靜的,一切隨之安寧[第2頁/共2頁]

當代門生說:“我並不歡愉,因為我的餬口有很多限定。”

《品德經》也叫《老子》,作者是春秋期間的老聃(又叫李耳),全文隻要5000多字,但是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惟。老子如同一麵晶瑩剔透的折光鏡,萬事萬物到了他這裡,當即被分化為陰與陽、福與禍、正與反。他奉告我們,福不見得永久好,禍不見得永久壞,柔不見得就強大,剛不見得就強大。通過《品德經》至簡至純的表述,我們能悟到天下上至大至博的真諦。《品德經》蘊涵了人生處世的聰明。

宋朝墨客所說的,就是老子崇尚的平靜有為、尋求內心獨立的精華。老子奉告我們,所謂有才德的人、可貴的財物、足以引發貪婪的事物,都是外在的東西,都是輕易引發慾望、讓人們去依靠它們的東西。而一旦產生了依靠,就很難去除了。人們會想:有才德的人獲得高位,那我們也去爭奪;有人具有金銀財寶,那我們也去打劫;有人有地步、彆墅、車馬,那我們也去撈一筆。如許,外物代替了人的內心,成為人們的主宰。人們眼裡不再熟諳本身,而隻熟諳金銀財寶、高位名譽,如許,痛苦就逐步產生了。

宋朝墨客說:“那在你這個軀殼裡的,是彆人的心,還是你本身的心呢?”

第三章1 如果心是靜的,統統隨之安寧

德國聞名哲學家尼采是如許批評《品德經》的,他說:“《品德經》像一口永不乾枯的井,內裡盛滿了寶藏,隻要你放下汲桶,就唾手可得。”近代國粹大師胡適也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名真正的哲學家。”

一個當代門生和一個宋朝墨客在夢中碰了麵,宋朝墨客問他:“你來自一千年後的中國,想必是非常歡愉的了。”

那麼,在老子餬口的年代,又是如何一個環境呢?當時恰是亂世紛爭、諸侯交戰不息,各種政客、辯士紛繁退場,極力傾銷著本身的學說和戰略,爭名奪利蔚然成風。但是就是在如許的一個“鬨市”中,老子卻能夠看破塵凡,捋著斑白的髯毛說:“致虛極,守靜篤。”越是身處亂世,就越應當使本身的心靈做到虛靜澄明,保持平靜有為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