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藩鎮割據[第1頁/共4頁]
幸虧這時候吐蕃的威脅也已經被消弭了,在邏些被楊豐攻破,五萬吐蕃精銳全軍淹冇於印度後,青藏及康桑的吐蕃貴族紛繁盤據,並且競相向大唐稱臣,成為大唐的皋牢州,歸正李亨對他們的要求也僅限於此。
因而就如許侯希逸和李忠臣言歸於好,組團開赴遼東,去重新奪回安東都護府的地盤,同時快歡愉樂在長白山裡挖人蔘割鹿茸去了。
彆的也是奉告楊豐,西域那邊他愛如何折騰如何折騰吧,朝廷不會再管了,隻要他還是大唐的臣子大師就各過各的吧!
一樣也是李亨隻能臨時容忍他們持續當土天子的啟事,真要曠日耐久地打下去,除非再把楊豐叫返來,他是真冇甚麼掌控完整打贏。
對此楊大王很慷慨地同意了。
這時候的河北幾近是大唐人丁最稠密地區,這一點乃至超越關中,關中除了京兆這個近兩百萬人丁的巨無霸以外,其他很少有過三十萬人丁的州,但河北幾近很少有低於這個數字的州,魏州人丁直逼東都河南府,乃至超越揚州加太原再加大唐的西京鳳翔府的總和,也超越了以富庶聞名天下的成都,包括曾經南邊政治經濟核心金陵的潤州。這個當代幾近無人重視的名字實在是大唐人丁的第三大行政區,若論人丁麋集度,恐怕還得是排大唐第一的,因為不管長安的京兆府還是洛陽的河南府,轄區麵積都比魏州大很多,龐大的人丁數量纔是河朔三鎮橫行兩百年的啟事。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史思明的部將,安祿山的乾兒子安忠誌,卻伶仃在定州帶領所部向郭子儀投降,為了分化其權勢,李亨除了以史思明持續做為範陽節度使以外,又分易定滄冀趙五州設立成德節度使,以安守忠為成德節度使,並賜名李寶臣。
並且他還親身叫來淄青節度使李忠臣的使者,讓他們兩家都給他個麵子重新和好,固然當初侯希逸架空使李忠臣憤而南下,但畢竟疇昔也是並肩作戰多年的老兄弟,有點小仇就讓它疇昔吧,得麵向將來!接下來你們兩家合股行動,侯希逸渡遼河向東,李忠臣渡海在卑沙城登岸北上,你們兩家以蓋州為界,把遼東分了就行,歸正地盤到手,你們上奏朝廷,朝廷也不成能不給你們,遼東半島那邊雖說冇甚麼好東西,但人蔘鹿茸甚麼的還是要多少有多少。
至於對外他是鼓勵的,特彆是範陽,平盧,淄青這些藩鎮,東北那些亂七八糟民族還很多,乃至另有如渤海國和新羅如許不肯歸伏王化的,另有北邊常常騷擾大唐的如契丹,奚人和回紇,這些都是他們這些疆臣的任務。不能非得朝廷旨意,他們是節度使,有權本身決定是否討伐那些,一個節度使的氣力不敷,完整能夠幾個節度使合起夥來乾,就像西域三鎮和東南三鎮合股滅吐蕃征服天竺一樣,河朔各鎮也能夠結合起來,到北方的廣漠六合為大唐建功立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