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儒家之道(六)[第1頁/共2頁]
易:儒家之道最靠近天人之道?哎呀,教員您這麼一說,我俄然明白了,儒家最為正視的端方,都是緊緊環繞著天道原則啊!孔子這位初級天人公然給我們中國帶來了最貴重的東西!
易:難怪孔子能成為初級天人,都練到“規我合一”之境了,真是短長。世人對孔子多有非議,那是因為看不懂如許境地吧!
易:有的人一提起孔子,就說他是搞君君臣臣的封建老古玩。
易:“隨心所欲,不逾矩”您講過多次了,但每一次聽到,我都有更深的認知,現在您把這句話上升到了“我規”的層次,這又是一種甚麼高度呢?
米:這些人曉得個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如何回事,我們在前麵都講清楚了。
米:可惜世人很少有識貨的,儒家從一麵世就飽受苛責,而那些崇儒敬儒的人,也冇敬準處所。
易:這都多虧教員您的教誨啊,不然我對這些事情也搞不明白。既然獲得了您的承認和鼓勵,我乾脆就從網上搜一下耐久以來對孔子的各種進犯和指責,我們一樣一樣理清,讓世人對孔子的思唯有個精確熟諳。
易:教員,這端方的最高層次“我規”又是如何的呢?
社會就像大合唱,在一首樂曲中,不管哪個音排前麵,它都有任務先完成本身的音準,前麵的各音也要按挨次和音準來。人在社會中是有分歧階位的,首音就相稱於帶領的階位,起領唱的感化,必必要唱準,不然上麵就冇法唱了,大師各守端方,各發其音,社會才氣成為調和的樂曲,如果大師都不按調來,那就隻能是製造噪音。孔子如此正視禮樂,恐怕就是正視禮樂中的調和與次序吧。
米:那就是“規我合一”。到了這個高度,已經能夠“言出規隨”了,不消再去細辨,不消再去闡發,連想都不想,一言一行隨便來,都是合規的。這需求把天道原則緊緊烙印在靈魂裡,構整天道直覺,才氣達到這個層次。
到了這個層次,不管你是貧困還是繁華,不管你是高調還是低調,你說甚麼、做甚麼都是合道的,乃至有些事乍一看分歧道,但是從大局上看、從長遠上看,仍然合道!就比如孔子議論的子路和子貢收不收回報的事,孔子立下誓詞扭頭就違約的事,不就是如此嗎?
米:嗯,你這瞭解的還真是挺活潑啊,挺像那麼回事。
米:世人都有哪些非議啊?
米:那就是孔子到了七十歲的年紀,在人生最後階段才悟透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易:是的,在237章您就詳細講過,這底子不是他們說的愚忠愚孝,而是人間次序。按我的瞭解,這和音階的‘哆來咪’是一個道理,能說‘哆’比‘咪’更崇高嗎?但‘哆’的位置在最前麵,隻要‘哆’的音發準了,歌曲才氣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