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日月當空照中華 - 第八一二章 國之大事

第八一二章 國之大事[第1頁/共3頁]

這一次,孫承宗一行剛到京師,崇禎天子派到德勝門外專門驅逐他的司禮監秉筆寺人兼禦前侍從武官處掌事寺人褚憲章,就接上了他,一行人乘著馬車,快速來到了紫禁城的宮門外。

在他看來,現在大明朝的表裡局麵方纔有點轉機,當今聖上隻要不瞎折騰,保持住目前這個國力規複的勢頭,以穩為主,那麼大明朝的答覆還是很有但願的。

如果不搞募兵製,連兵戈的兵都湊不齊,還談甚麼毀滅建虜光複遼東?

內閣首輔李國鐠說完,閣臣徐光啟也說道:“陛下心中之憂,臣等皆知之!但是首輔大人所言,實是居上為政之至理!

“以臣之見,與其驟但是改之,不如緩緩而圖之!由上而及下,由內而及外,由近而及遠!逐次推開,循序漸進,如此不出數年,便可竟其全功!臣請陛下明鑒!”

要不然,戚繼光、俞大猷這些抗倭名將也不會棄衛所兵而不消,專門招募練習一支營兵了,戚家軍和俞家軍的稱呼就是這麼來的。

孫承宗說了話,其彆人就好辦一點了,內閣首輔李國鐠順著他的話頭說道:

“以臣之見,國朝兵製前後因襲保持且近三百年,其弊端叢生誠如聖上所言!知其弊端而改之,固然臣等之責也!但是,本日內亂未除,內憂更有甚於兵製者!兵製改革之事,實急不得!”

以是,崇禎天子說完話,隻見幾個大臣眼觀鼻鼻觀心端坐在特賜給朝廷重臣的錦凳上深思不語。

對此,一向力推朝廷編練新軍的徐光啟,以及親身參與主持了北直隸邊內衛所改製的孫承宗、南居益,都很清楚。

“陛下若一舉而改之,臣恐西北木速蠻之亂未靖,而天下都司衛所之亂且起矣!陛下慎之!”

到了三月中下旬,統統灰塵落定,朝廷大肆封賞抗虜功臣的旨意,終究達到了烏蘭哈達山城,而此時,雲集此地的孫承宗麾下各路雄師,也已經到了糧草將儘的時候了。

隻不過,凡事都有個輕重緩急,要講究前後主次。

是以,孫承宗內心很清楚,世襲將近三百年的衛所軌製,不鼎新怕是不可了。

並且早在嘉靖年間,在本地各地的抗倭戰役當中,衛所軌製就已經崩壞腐朽不成用了。

當然也是奉告統統人,當明天子免除孫承宗的兵部尚書之位,並在李邦華這個長輩都封了一等侯的環境下,隻封孫承宗為一等伯,並且還是塞北名不見經傳的寧城伯,並不是孫承宗職位降落的跡象。

此時,這幾人見天子在訪問孫承宗的這個場合,彆的啥也不說,上來就又提出了這個衛所的題目,方曉得天子的心機一以貫之,冇有竄改。

“朕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成不察也!我太祖高天子建國之初,定下衛所兵之,軍戶後輩平時耕作務農,戰時抽調上陣,不費朝廷一錢一糧而兵非自足。誠良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