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七章 不世之功[第1頁/共4頁]
這個胡想,從大明孝宗天子、武宗天子的時候,就已經成了很多有誌於光複大明失地的文官武將的夙願。
何況此時,塞外風雪殘虐、滴水成冰,雄師又是連番行軍作戰,傷病題目嚴峻,現在方纔有了一座城池能夠安身容身,各部皆是亟待休整。
城中的萬餘名老弱婦孺,大部分是當初林丹汗撤離庫庫和屯時冇有來得及出城跟上的察哈爾牧民家眷,此中另有相稱一部分屬於當時受命斷後的察哈爾右翼三萬戶頭領的妻女季子。
黃台吉率軍撤離的時候,走得非常倉促,城中不但遺留下了一批糧草牲口,並且還遺留下了大量婦孺。
今後以後,光複河套這件事,成了嘉靖年間一個不成言說的忌諱。
現在,跟著黃台吉的突圍逃脫,這些以女人和孩子為主的原察哈爾右翼三萬戶的老弱婦孺,與庫庫和屯這座城池一樣,又相對完整地落到了入城明軍的手中。
這些人大多都是保持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以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用兵失利,激憤了套虜與俺達,反而引火燒身,導致蒙韃犯邊。
這些前塵舊事,李邦華曉得得一清二楚,此時諸將提起,天然要慎重行之。
趙率教、祖大壽、曹文詔等人攢足了乾勁前來,卻發明庫庫和屯已經落入山西鎮明軍之手,而奴酋及其麾下的建虜和蒙古仆參軍也已經逃往更北方,大家心中都是遺憾非常。
“但是宣大漠南大戰方休,歸化城內千頭萬緒!各部將士頂風冒雪苦戰數月,傷病滿營,亟待休整!
而城中大量房屋民居也順其天然地住滿了大明的官軍士卒。
曾銑的設法,獲得了嘉靖天子的附和,但卻冇有獲得其他朝臣的支撐。
到了這個時候,李邦華天然是要儘快陳述給身在居庸關中的崇禎天子,請天子來決計了。
但是,曾銑的做法,因為冇有獲得其他沿邊撫鎮之臣的大力支撐,乃至於先勝而後敗,靡師耗餉兩年時候,最後徒勞而無功。
一心想要趕走夏言而上位的嚴嵩,趁機糾集了一幫朝臣,大肆進犯彈劾曾銑欺君,並且把鋒芒指向了當時的首輔夏言。
而本身一向賣力圍殲的流賊再次流回陝北,死灰複燃,並且脾氣固執、行事不計結果的三邊總督袁崇煥,又在西北捅了個大簍子。
“想來鄂爾多斯諸部必定連番苦戰,本日建虜北逃,其西行偏師亦必不能久留。
到了嘉靖天子在位的時候,時任三邊總督的曾銑,向嘉靖天子上了《請複河套疏》,提出了光複河套的建媾和要求。
如果本身現在領著雄師西去,壓迫鄂爾多斯諸部,萬一逼得鄂爾多斯諸部狗急跳牆,南下陝西或者固原,再搞得袁崇煥南北兩線作戰,本身這麼做豈不是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