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呂梁山脈[第1頁/共3頁]
接到朝廷的旨意以後,山西巡撫張曉、總兵官王國梁也算是知恥而後勇,一邊讓山西鎮監軍禦史王嘉徵率軍坐鎮寧武關,製止流賊穿越雲中山脈,突入山西相對安寧繁華的汾河兩岸平原地區,一邊由王國梁親身趕到汾州坐鎮,一方麵製止流賊持續東進,一方麵收攏沿黃一線的衛所敗兵。
對於安排給徐弘祖的詳細事件,崇禎天子也底子冇偶然候停止詳細過問。
而是讓他們抓緊整軍經武,儲備糧草,籌辦著聽候軍機大臣李邦華督師入晉剿賊。
以是,崇禎天子鄙人旨奪職了山西巡按羅世錦和山西參政裴俊錫以後,並冇有再去窮究山西巡撫張曉和總兵王國梁等人的任務。
究竟也的確如此,這些賊頭帶領著在陝西被官軍追剿得無處躲藏的亂賊,自從進入山西境內以後,就如同進入了無人之境普通。
麵對孫傳庭麾下的延綏鎮邊軍,他們能夠打不過,但是麵對山西境內的衛所兵,他們卻有著很強的優勝感,底子冇把這些衛所軍隊放在眼裡。
王嘉胤、馬守應這些賊頭都是邊軍出身,他們對大明處所衛所武備廢弛的景象瞭如指掌。
一樣是這個離石,在後代的時候改名叫作了呂梁。
山西沿黃一線衛所兵的表示,讓山西巡撫張曉和山西總兵官王國梁氣得跳腳的同時,也讓帶領亂賊流民進入山西境內的眾賊首們歡樂鼓勵。
汗青上的崇禎天子犯下的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頻繁地改換閣臣和封疆大吏,如許做當然是汲引重用了一多量良臣虎將,但是也確切是誤殺了很多有效和可用之人。
而王國梁這小我最後是戰死在剿賊的疆場之上的,如許的人即便是才氣普通般,但是比起那些臨陣脫逃或者陣前投敵的總兵來講,卻也算得上是有知己的了。
當然了,北麵與這個期間的大同鎮連接處的恒山山脈,與南麵隔著黃河與河南連接的中條山區,也是群山連綴不斷。
以是,也不是甚麼事情都冇做。
畢竟使功不如使過,與其換上幾個不體味環境的新人,不如讓這些本身並無大過的人將功折罪,以功贖過。
一來,自從命令在山西、河南構築麵對陝西的防地以來,山西巡撫張曉和總兵王國梁還算是經心極力,所上報的計劃也都顛末端崇禎天子的同意。
山西這個處所地形比較奇特,除了最西邊與陝西以南北走向的黃河為界以外,剩下的根基上能夠用兩山加一川來概括了。
啟事是耿如杞冇法有效束縛山西兵,但是如果當時領兵的是在山西坐鎮多年的張曉,恐怕就不會呈現那樣的悲劇。
是以,在接到了山西的賊情奏報,以及張曉等人的請罪摺子以後,崇禎天子服從了內閣閣臣和軍機大臣的定見,隻是下旨怒斥了張曉、王國梁以及山西鎮監軍禦史王嘉徵,許他們戴罪建功,冇有再做進一步的懲罰。